案例解读:韶关市整合涉农资金助推乡村振兴
“兰乡古韵”现代农业产业园廊线,某兰花企业打包工人陈姨在兰花基地打工的收入为100元/天,月工资可达3、4千元,除此之外,她家的土地流转给兰花企业,每年还能得到土地流转收入,收入增长了,也能就近照顾家庭,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脸上透入着幸福的笑容。
韶关市政府统筹涉农资金3.4亿元打造10公里“兰乡古韵”现代农业产业园廊线,撬动企业和社会投入25亿元,集中解决园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问题,年产业产值实现24.3亿元。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7758户农户参与种植兰花,户均增收15000多元;园区吸纳1.8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劳动力年均增收4.5万元。
资金统筹整合不仅打造了“兰乡古韵”现代农业产业园廊线也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推进泥砖房整治、大丹霞山经济圈等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两年来,围绕农村短板弱项以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韶关市共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40.05亿元,支持实施项目1178个。
统一部署,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
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13个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规格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局局长兼任主任。同时要求各成员单位参照省的做法,成立了部门涉农资金整合项目对接领导小组,指定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各县(市、区)也参照市的做法,设立了由县(市、区)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同时规范决策程序,凝聚工作合力。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韶关市将涉农资金分配、项目申报等事项纳入“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在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
积极谋划,狠抓项目库建设
为确保能建立高质量的全市涉农项目库,韶关市将项目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省涉农办《关于做好我省涉农领域预备项目报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部署县(市、区)涉农办和市直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开展涉农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并按照“三突出、一确保”原则(突出重点项目、突出硬任务、突出成熟度、确保项目在年度内形成实际支出)遴选好项目。2021年韶关市共申报省级涉农项目1284个,申请资金约65.53亿元。根据省联合审查结果,韶关市通过审查涉农项目1163个,涉及金额57.57亿元,审查通过的项目率为90.57%,项目申报成功率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度提高。
建立制度,规范资金监管
为规范制度保障,韶关市制定印发了《韶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韶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操作规程》《韶关市市本级涉农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韶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韶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优化涉农项目审批流程。如南雄市制定印发了《南雄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小额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的选取和任务分配暂行管理办法》;曲江区创新“小额工程建设模式”,完成29个省定贫困村320个自然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基础整治任务;新丰县出台《关于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的实施意见》,标准化规范项目建设流程。
翁源兰花产业聚集发展-连片的兰花大棚
以点带面,发挥引领效益
按照“试点先行、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工作步骤,2019年韶关市涉农办选取南雄市作为韶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试点县。韶关市历经实践探索,通过强机构、建机制、抓项目、立制度、严考核、重监督、兜保障等方面强化基础,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在2019年8月16日的全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视频会议上将“南雄模式”向全省进行展示推广。
实时监控,督促工作落到实处
将高标准、高压力、高动力保持在全过程。一是开展督导调研。韶关市涉农办多次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前往现场一线督导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县(市、区)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二是健全通报制度。韶关市涉农办从2019年10月份起,每月通报涉农资金支出进度,相关情况通报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氛围。三是建立约谈机制。对当年度涉农资金进度排名后三名县区进行约谈,督促县区加快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