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2018广东两会聚焦专题 > 代表委员之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2018广东两会聚焦专题 > 代表委员之声

夏慧敏:放心生二孩 规划亟须一揽子

2018年01月27日 来源:金羊网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最新数据,2017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较上年少63万人。其中二孩占比51%,新生儿中,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而二孩数量反超一孩159万人,达到883万人。这是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二孩出生数首次超过一孩出生数。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表示,尽管广东的形势没有全国那么严峻,但是第一胎出生人口的“雪崩”显现,出生人口的减少在未来的1-2年内也会波及广东。他认为,目前广东省同样面临着总体生育愿望的下降、快速老龄化的双重人口问题夹击。国家调整生育政策已经两年多,但是相关配套政策建设滞后,未能配合国家人口战略转型发挥有效的鼓励作用,应系统进行检视和关注。

  现状

  一孩占比大幅下降 二孩生否顾虑很多

  2017年11月,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和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公布了最新数据,2017年1-8月,全省常住人口出生102.8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17%。其中二孩占57.11%。相对于广东二孩数量增加,一孩占比却大幅下降了9.52%。

  从地域分布来看,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数的依次是:中山、佛山、珠海、江门、东莞、广州和韶关,说明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新生人口在大幅增加,而汕尾、河源、湛江是负增长,汕头、茂名增长不到1%。

  会上,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董玉整表示,最近的人口发展战略分析与研究表明,2030年以前,广东人口总量会保持平稳增长,但2019年以后增加幅度会逐渐减缓。

  此次省两会期间,夏慧敏带着《关于将加强生育配套政策建设纳入广东省整体发展战略的建议》上会,就是希望政府能够重视生育政策调整后,相关配套政策建设滞后,甚至无法起到鼓励作用的问题。

  “全面二孩政策,可能给生二孩家庭带来哪些最现实的思考?”夏慧敏一一列举:“孩子生了住哪儿、怎么照顾、吃什么、健康问题怎么处理、上学怎么解决、户籍归哪儿、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满足,等等。”他指出,现在亟须一个“一揽子”战略规划,才能系统梳理和回应老百姓对于生育的近期和中长远顾虑。

  建议

  多出鼓励生育政策 降低抚养孩子成本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夏慧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说,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鼓励生育的政策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政府在文化环境、制度规定、资本供给和个人福利等方面提供保障。首先,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出台,保障和加大财政的可持续投入,切实降低人民抚养后代的成本,让每个家庭都能轻松抚养2-3个后代。

  比如,通过合理的生育保险,覆盖分娩花费,即生孩子几乎不花钱;通过补贴婴儿食品来降低婴儿喂养成本,保障食品安全;大力发展儿科医疗和儿童保健服务,扩大儿童医疗保险覆盖,降低家庭医疗支出;通过补贴幼儿园来降低幼儿教育成本;大力发展公立学校,实现从3岁到初中毕业的义务教育;保障公立学校教师收入,而且不随地区和学校的不同有大的变化,可以吸引好的师资;公立学校老师在地区内不同学校之间定期轮岗,防止出现少数学校独占优质师生资源,逼家长买学区房;重视在学校里的素质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等老师队伍要稳定,让孩子有基本的艺术素养不必花钱报各种兴趣班;通过改革高考来更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甚至政府投入的这些钱都可以以长期贷款的方式来运作,等婴儿长大成人工作后开始还贷款,对于成年后又不幸死亡的孩子直接免除所有贷款,对于移民国外的需要先还清贷款。

  夏慧敏表示,考虑到中低收入家庭的占比,必要的生育现金补贴政策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实施。他也指出,可以将多种政策组合推出。例如,现金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与产假制度结合;如为低收入新婚夫妇提供保障住房或者通过规范租房市场,取消无房歧视等政策,保障家庭在一段时间内有稳定的居所。

  他还指出,从提升生育率的角度考虑,产假制度可以更为灵活,例如延长产假的有效期,允许分段休假,允许夫妻双方共享产假等,更有效缓解在照护幼儿过程中的现实矛盾。

  夏慧敏表示,与出生人口数量减少相对应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更多的政策来自延迟退休,这一政策的推行应考虑与实际生育、养育子女数相配合,让现在的年轻人能看到生育带来的中长远收益。因此要谨慎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和年龄界限。

111.jpg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