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聚焦广东预算管理改革 > 聚焦改革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聚焦广东预算管理改革 > 聚焦改革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加快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访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

2024年05月30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承担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广东财政持续深化改革,努力为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文件印发以来,广东省财政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进三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向内挖潜,打破资金固化,加大资源统筹,增加调控空间。出台全国第一个绩效指标库,率先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开展部门核心指标体系建设……持续以改革的办法推进财政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多项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加力保障省委“1310”具体部署各项政策任务落地见效。近日,中国财经报记者就广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情况采访了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

  记者:广东率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主要背景是什么?主要做法有哪些?改革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张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预算绩效管理由树立理念、搭建框架、拓围扩面,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提质增效转变。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总书记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财政部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省委“1310”具体部署,牢牢把握经济财政形势变化,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积极谋划、稳步推进,推动预算绩效理念深入人心,促进财政资金聚力聚效,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变革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实现从“先排钱再谋事”到“先谋事再排钱”的转变。我们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坚持“先定事项再议经费、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先有预算再有执行、没有预算不得支出”,大力推动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大幅压缩代编预算,将预算细化到可执行的具体项目。

  推动编早编细编实年度预算,源头强化绩效导向,彻底纠正个别单位“划标准要钱、报项目分钱、不问效花钱”的粗放式预算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好事和钱的关系,进一步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实现公共资源和政策目标有效匹配。

  二是推进预算绩效深度融合,实现从“两张皮”到“一体化”的转变。坚持将绩效理念和要求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着力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上推进一体化。先后制定出台开展事前绩效评审、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双监控”、实施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绩效管理制度办法,配套制定一系列业务管理规范,形成“1+5+N”制度体系,推动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链条机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落实一体化。将绩效要求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明确各方绩效管理职责和主体责任,加强对市县基层的政策指引,形成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从“要我有绩效”到“我要有绩效”的转变。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一方面,扭住绩效评价这个“牛鼻子”。通过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报告点评机制、第三方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等有效措施,不仅关注预算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更注重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切实提高绩效评价在衡量和检验资金效益中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推动绩效评价结果“真应用”。对通过绩效评价发现的支出进度差、资金结存较多、使用效果不好、发现问题多的项目资金,该扣减的扣减、该取消的取消、该调整的调整。通过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源头压缩无效、低效支出,真正打破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增强预算统筹能力。

  改革实施以来,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财理念成为基本共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广东财政管理工作考核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连续5年获得财政部先进表彰,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考核连续3年获得全国第一。一是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稳定在七成,2023年超过1.3万亿元。省级八成以上财力用于落实重大战略任务,有力有效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二是财政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省级年初预算到位率从70%左右提高到90%以上,预算执行效率较改革前显著提升,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钱等项目”、资金闲置沉淀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记者:对政府管理部门尤其是财政管理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一项“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请问广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

  张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广东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对标对表中央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健全现代财政预算制度的部署要求,从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谋划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和制度体系,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二是坚持“全省一盘棋”、上下一起推。广东是财政大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1.8万亿元,其中九成以上的支出发生在市县,必须充分调动市县基层的绩效管理积极性。我们坚持“省级定规则、市县抓落实”,推动构建“全省有规范、市县有特色、上下有联动”的工作格局。其中,省级层面重点强化制度设计,健全共性的绩效管理框架和分行业的绩效指标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标准科学、方法合理、结果可信;市县层面重点抓改革落地落实,发挥属地管理优势,强化事中监控和监督检查,及时纠偏纠错,做到“抓早抓小、立行立改”。

  三是坚持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围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比如,创新财政资金投入,选取部分财政资金试行“补改投”改革,将无偿补助探索改为股权投入,形成的资产和未来收益留存在市县基层,推动有效积累公共资产,壮大基层财政实力,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前移绩效评审关口,率先开展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审,将其作为新出台政策和新上马项目的必备要件,从源头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精准性,切实将“小钱小气、大钱大方”要求落到实处。近年来省级层面对51个重点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审,平均核减率达四成。

  四是坚持数字赋能、夯实支撑。广东一直把数字化作为财政工作的鲜明底色,以“数字政府”改革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为契机,率先实现广东“数字财政”系统全省全面上线。全面贯通省、市、县、乡(镇)各级财政,将预算绩效管理标准、管理规则嵌入系统,逐步实现从“人工作业”向“数字应用”转变,有效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拓宽管理半径,得到财政部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记者:请问广东接下来在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方面会有哪些新的打算和举措?

  张虎:展望未来,广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对标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和谋划实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是突出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推动财政管理降本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除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强化成本效益观念,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市场效应、放大效应和系统效应。我们将围绕资金资产管理主线,推进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成本;积极推广实施带量集中采购模式,发挥政府财政的规模效应;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和清理盘活,提高政府资源资产利用效率。

  二是突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动财政治理效能提升。当前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紧要处。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年初预算到位率,抓实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从源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更多采用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政府投资基金等放大效应高的支持方式,推进部分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扩点带面;坚持“竞争出活力”,推广实施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强化资金分配奖优罚劣的导向。

  三是突出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形成绩效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链条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绩效管理,强化转移支付资金、债券资金、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引导约束。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和完善政策的实质性挂钩。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发现问题的整改,健全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切实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赋能,依托“数字财政”系统推动绩效管理智能化和更加高效。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