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2022年全国两会 > 聚焦财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2022年全国两会 > 聚焦财政

26.7万亿元支出保障有力 2.5万亿元退税减税惠企利民——代表委员和专家等热议国家账本里的国计民生

2022年03月06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赤字率2.8%左右、财政支出26.7万亿元、退税减税2.5万亿元、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地方专项债3.65万亿元……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一连串数字引发代表委员的关注。

  代表委员和业界专家等表示,国家账本的“收”与“支”之间,彰显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创新和惠企利民。

  26.7万亿元支出保障有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赤字率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财政支出强度会受到影响吗?

  “通过统筹财政资源,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财政支出强度不仅不会下降,而且比去年会有较大的提高。”5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表示,通过跨年度的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度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是去年的6.6倍。“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1个百分点,财政的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

  刘昆还列举了两个数据作为例证:第一个数据是26.7万亿元,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的安排规模,比去年增加2万亿元以上,增长了8.4%,比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了2.9个百分点;第二个数据是近9.8万亿元,这是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比去年增加了近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这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支出强度上升和效能提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已连续1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在拓展,实施方式在逐步丰富,效果在逐步提升。判断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不能仅仅看赤字率、赤字规模,还要看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形势的需要、财政统筹能力是否提高、支出方向是否优化以及支出效能和绩效是否提升。

  罗志恒指出,总体上看,2022年的赤字规模达到33700亿元,较去年减少2000亿元,专项债与去年持平,在历年中仍属于较高水平,支出增速预计为8.4%,高于去年的0.3%。支出方向和实施方式均在落实“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可持续”的要求。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赤字率是在2020年3.6%、2021年3.2%之后确定的水平,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在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的组合型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解决收支矛盾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财政收入继续增长,收入总盘子持续扩大;二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等依法上缴今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明显增加。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适当调低赤字率,有利于更好地防范财政风险,让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更健康的基础。赤字率下调的同时,财政刺激力度不减,减税降费力度更大,财政支出强度更大。这既有利于统筹政府可支配财力,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5万亿元退税减税惠企利民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政府工作报告对减税降费作出一揽子部署,这些新举措吸引了代表委员的注意,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

  2.5万亿元,减税规模堪称历年之最。“相比以往的减税降费政策,这不仅是延续,更是递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打造世界级优秀企业的决心和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激动地对记者说。

  “与往年相比,2022年的减税降费体现两个‘更加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对记者表示,一是更加突出精准性和针对性,瞄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科技企业等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二是更加突出结构性,努力将短期的减税降费与完善我国税制的长远需要结合起来。例如,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改革力度,既能显著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规范和优化税收制度。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减税降费的关键一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旭红对记者表示,“留抵税额”是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时,当期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的部分。扩大留抵退税规模,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是“真金白银”“立竿见影”,相当于为企业提供“无息贷款”,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维护资金链稳定,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入到设备购买和技术研发等再生产活动中。

  “2022年退税减税规模高达2.5万亿元,超出预期。持续多年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还能有这样的减税规模,确实不容易。这充分说明政府在与市场主体共渡难关,共同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杨志勇表示,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高达1.5万亿元,这更加有利于增值税中性作用的发挥,同时可以减少市场主体的资金积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这组数据有力说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也起到了“放水养鱼”的作用。在“十三五”以来的6年间,我国减税降费累计规模达到8.6万亿元,千万企业和数亿群众受益。

  “减的是税,增的是活力。”戴立忠表示,减税降费让企业更有底气提升竞争力。他所在的公司将减税降费节省下来的资金重点投入到研发项目中,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达1.85亿元,同期大幅增长124%。2022年的研发投入还将继续翻番。

  “一连串‘真金白银’的数字背后,是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它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前瞻性强、导向作用大,非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说。

  保基层保民生更显温度

  今年的新增财力投向哪里?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的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翻开2022年的“国家账本”,一项项支出安排的背后,反映政府资金的投向,传递政策调控的动向。

  2022年,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尤为重要。预算报告显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安排1650亿元,增加84.76亿元”。

  教育支出依然占据“大头”。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3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多渠道解决“入园难”问题;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安排302.57亿元,增加25亿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17.58亿元,增加51.68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方面,“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46.83亿元,增加70.62亿元,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冯俏彬表示,从预算报告安排来看,2022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到2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仍为3.65万亿元,力度非常可观。由此释放出来的巨量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增加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均衡发展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切实兜住“三保”底线;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稳市场主体突出精准;稳预期突出可持续;稳基层突出财力下沉。”戴运龙说,中央财政充分预判国内外形势,在“稳”字上下功夫,打开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不断积蓄“进”的力量。各项预算和政策安排让地方特别是县区基层在落实减税降费、做好“三保”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吃下“定心丸”。

  “中央部门支出连续三年负增长,而且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生福利支出持续增加;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罗志恒说。他表示,从预算报告的各项重点支出看,主要指向经济社会稳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全国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5.3%、3.9%、13.7%,均高于总体支出增幅。“财政通过收入端精准减负、支出端有保有压,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将有力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