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持续向好有利因素增多
今年开局,我国民间投资扭负为正,跨入正增长区间。1—2月,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6%。其中,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民间投资都实现了2位数增长。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2.6%,比上年全年提高2.2个百分点。
自去年5月份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速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25.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从2022年的54.2%下降为2023年的50.4%。
民间投资增速回正,与政策释放的信号、注入的信心密切相关。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举措。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加力,有效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是拖累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系列政策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这也为民间投资修复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民间投资持续恢复向好的有利因素在增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一表述肯定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落实和完善支持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举措。
上述部署既强调短期政策供给,又突出以改革谋深远,直指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着眼于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着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稳定、安全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打消民营企业的顾虑,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和信心。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伴随着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改善,也有助于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预期。从项目投资看,随着去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国债和今年发行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政府相关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将对民间投资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同时,各地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着力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进而对民间投资持续形成有效支撑。
此外,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民间投资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让民营企业“安心投”“大胆投”。相信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民间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企稳回升,民营企业也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