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减税降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减税降费

“中小融”平台打通中小微融资“最先一公里”

2022年12月31日 来源:南方日报

  “本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第二天就被成功授信1350万元。”让佛山市南海区的星阁门业负责人意料不到的是,通过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以下简称“中小融”平台)申请贷款,还能享受到政府的首贷贴息政策红利,因为这一笔贷款,公司接住了一笔大单。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在广东,为了稳住市场主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省政府依托“中小融”平台实施首贷贴息。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这一政策以6000万元的财政贴息,撬动了120亿元贷款,2824个中小微市场主体因此首次敲开了银行的贷款大门。

  在金融行业和专家看来,这是广东运用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的一次有益探索。相比直接给企业发放扶持资金的惠企政策,这一方式更加精准、覆盖面更广、效果更加立竿见影。疫情下,广东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雪中送炭

近3000家市场主体受惠

  “银行主动找上门来服务,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贷款这么容易。”星阁门业是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受疫情影响,公司的资金流告急,但却刚好接到一张大订单。“要完成这笔大订单,必须有大量的资金购买原材料、投入生产。”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在他印象里要获得银行贷款太难了,没想到抱着“试试”的心态提交了融资申请后,竟有银行主动找上门来,成功对公司授信1350万元。让他惊喜的还有“中小融”平台是政府平台,不收取企业的任何费用。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微企业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于在央行征信中心没有贷款记录的“首贷户”来说,因银行对其缺乏了解,获得贷款难度更大。破解中小微企业首贷难,一直是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中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也被看作是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先一公里”。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22年4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和经济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依托“中小融”平台,对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首次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且单户贷款余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给予不高于1%的贴息补助。

  “首贷贴息方式可以精准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点。”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方式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本次的首贷贴息资金由省财政厅统筹安排6000万元,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融资,为企业渡过难关提供稳定的金融输血;二是有效撬动融资规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充分发挥纾困贴息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撬动贷款金额近120亿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护航企业疫后重振、稳定发展;三是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实现服务对象的全覆盖。

  在行业专家看来,广东依托“中小融”平台开展的首贷贴息,对从不同层面破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慢、贵的难题有着积极的影响。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政府层面看,对首贷贴息是在运用财政资金引导金融支持的一次很好的探索,相比起直接给企业发放扶持资金的惠企政策,效果更加立竿见影,覆盖面也更加广泛;从银行的角度看,随着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大企业逐步转向直接融资,将逐步倒逼银行重新考虑自身的资源配置,更多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从企业的层面来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中小融”平台获得融资贷款,同时享受到政府扶持政策的优惠,无疑是注入一针“强心剂”,提振在后疫情时代生存发展的信心。政府、银行和企业应协同努力,加快打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的“最先一公里”,努力提供首贷比例和信用贷款比例。

精准纾困

有效破解中小微融资难题

  “‘中小融’平台帮助我们获得银行的第一笔贷款,让我们享受到首贷贴息的政策红利,帮助我们抓住了一次逆势发展的机会。”佛山市意广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告诉笔者,公司筹备新厂房的扩建,但由于周转资金困难,迟迟未能落实。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公司负责人回想起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在走访公司送政策时,曾推荐过“中小融”平台。“我抱着尝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居然成功了!”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小融”平台让企业“多、快、好、省”地获得了资金支持。

  中小微企业长期普遍存在经营规模有限、抵押物缺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等特征,商业银行无法通过现有的信贷数据以及资信评级判定其偿债能力是其融资难的症结所在。在意广铝业等企业的融资获得感背后是“中小融”平台在银行和企业之间搭建起精准对接渠道,让金融“活水”精准纾困市场主体。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不仅是企业有痛点,银行也有难点。”“中小融”平台运营中心首席运营官伍少球介绍,该平台由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共同建设,是对全省范围内中小企业进行商业信用分析评价的平台。针对融资难问题,该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海关、司法、科技、民政以及各市社保、水电气等数据信息,打通公共信用信息、互联网信息、市场化评价信息、专业化评价信息,实现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息共享、线上融资对接等一体化线上智能融资服务。对于融资贵问题,平台通过提供增信、贴息、风险补偿等配套服务,打造“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对于融资慢问题,平台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先的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

  为意广铝业贷款的南海农商银行是首批对接“中小融”平台的银行之一。“‘中小融’平台为广大企业和银行搭建起一个良好的信息互通平台,加速了各项惠企扶持政策的落地。”该行普惠金融部总裁叶斌表示,平台今年打造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分站专区,该行第一时间与之对接,合力打造一个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板块。同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贴息政策成为该行对接中小微企业,开拓业务的重要渠道。

  在广东,越来越多银行和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精准对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中小融”平台累计推动实现融资金额1514.42亿元,其中供应链金融模块累计实现833.87亿元,占比55.06%;直接融资模块累计实现362.55亿元,占比23.94%;智能融资模块累计实现318亿元,占比21%.

科技赋能

破解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

  对于湛江市霞山区的广东康侨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来说,“中小融”平台为其带来的143万元“政采贷”是公司发展的“及时雨”。发放这一贷款的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以往企业贷款不同,这笔贷款抵押物不是厂房等固定资产,而是一笔政务订单。

  伍少球介绍,“政采贷”是“中小融”平台为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提供的个性化、精准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之一。该平台围绕我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科创大省的产业特点,利用区块链技术,依托省内龙头企业、核心企业信用和真实交易数据,创设了供应链金融模块,为相关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担保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融资产品,目前供应链金融模块已服务企业超3.53万家。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融”平台还针对省内各地专业镇产业集约特点,建设了潮州、汕尾、东莞等分站,不仅以地市特色经济产业为基础,为企业带来融资;且以金融科技叠加扶持政策为手段,解决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金融服务能力长期发展不平衡问题。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金融总量、存贷余额等金融资源80%主要都集中在珠三角,金融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中小融”平台构建了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的“金融+政数+科技+工信”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数字上云、服务下沉”,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09家农商银行、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提供了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支撑,有效提高了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潮州农商银行对此深有感触。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融”平台建设的潮州分站,以潮州特色经济产业为基础,以金融科技叠加扶持政策为手段,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联手‘中小融’平台,潮州农商银行上线了‘好易贷’‘美丽乡村贷’‘易贷宗师’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潮州地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据其介绍,在这次的首贷贴息工作中,依托“中小融”平台,该行共计帮助91家企业享受到首贷贴息优惠,贴息金额达96万元,授信金额超1.2亿元。

  据悉,“中小融”平台在粤东地区已建设了潮州、汕尾分站,已服务170547家企业,实现授信金额77.2亿元;在粤西地区已服务176302家企业,实现授信金额50.7亿元;在粤北地区已服务企业130265家,实现授信金额56.5亿元。

  在金融业内看来,“中小融”作为广东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重大信息化工程,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发展重点领域,深入挖掘社会数据价值、聚焦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在强化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切实提高了广东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和地方金融服务及监管水平,为广东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发展高地和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南方日报)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