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减税降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减税降费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以实际行动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

2022年10月13日 来源:广东财政理论与实务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今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时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近期,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接受《广东财政理论与实务》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广东财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全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稳经济政策,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和准度,切实发挥财政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一、不折不扣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广东财政》杂志: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时应势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请问广东财政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这一决策部署?

  戴运龙: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意义重大。今年,广东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延续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退役士兵和重点群体”减免政策,第一时间印发了税收优惠政策文件,迅速制定出台留抵退税和减税降费两个工作方案,抢快抓早释放政策红利。按照应享尽享、能减尽减、能快则快的原则,全省各级财税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大礼包”,确保包含减税、免税、缓税、降费、缓费等多种支持方式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红包精准“落袋”。

  《广东财政》杂志:当前我省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执行情况如何?

  戴运龙: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1-8月全省落实退税减税缓税降费规模达到3875亿元。其中,为企业退税2182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惠及市场主体21万多家,九成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及缓交社保费等970亿元。实施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六税两费”等政策新增减税降费723亿元。中小微企业享受优惠金额占比近70%,有力支持稳住市场主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实施新的留抵退税政策,将原仅允许先进制造业按月退还全部增量留抵税额、其他行业企业退还增量60%的留抵税额政策,扩大到7月底前退还小微企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13个行业存量、增量留抵税额。政策出台以后,4-8月间广东共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13个行业退税1311亿元,占总体规模的64.3%。

  《广东财政》杂志:发放这么大的税费支持“红包”,对市场主体确实称得上是“及时雨”和“定心丸”,尤其是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那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如何?

  戴运龙:从企业反馈来看,获得留抵退税资金后,企业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保企业运转、增加投资、创新研发等各方面,极大缓解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节奏,有利于加快公司资金流转、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压力,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良好的微观反馈最终也体现在宏观数据当中。8月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比7月加快0.3个百分点,经济恢复动能逐步增强。

  《广东财政》杂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多措并举、同步落实这些退税减税缓税降费政策,会否影响到基层财政的正常运行呢?

  戴运龙:为支持基层落实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中央和省已经提前做好相关部署。今年4月以来,中央财政为各地安排一次性财力专项补助。省财政及时下达市县,重点向退税压力大、财力困难地区倾斜,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退税、减免税减收全覆盖,并将资金全部纳入直达资金管理,为及时足额退税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建立库款应急调度机制,加强库款监测,重点盯牢退税比重高和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库款运行情况,打通留抵退税政策“最后一公里”,确保中央和省的政策不折不扣在市县执行。

  二、多措并举打出财政惠企纾困政策“组合拳”

  《广东财政》杂志:稳经济大盘的核心在于稳市场主体。但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复杂形势,市场主体无法依靠单一的减税降费政策来对冲外部冲击和风险,财政部门如何综合用好财政政策“工具箱”,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

  戴运龙:今年以来,广东各级财政部门聚焦企业纾困帮扶,统筹考虑经济周期性变化和经济财政运行等情况,综合考虑企业发展面临各种困难和约束,制定了多元化、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集成运用各项财税工具来为市场主体赋能力、增动力、减负担、稳预期,真正打出了“组合拳”。

  如,聚焦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能力,今年广东财政继续优化“小升规”奖补政策,加大力度推动全省小微企业上规模,并对新获批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予以奖励,为企业发展积蓄动力。同时,政府采购加码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提供便利,将对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从10%提高到10%-20%,将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采购份额由30%提高至40%,为中小企业添订单、增动力。

  又如,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广东财政着重在四个方面提升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金融支持,2022年新增投入3亿元,综合运用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降费奖补等手段,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推动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省融资再担保公司2022年获得国担基金业务授信额度350亿元,较2021年增加100亿元;三是强化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8月31日,省农担公司已为24000多户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支持,累计担保规模超160亿元,引导更多金融企业对“三农”提供信贷支持;四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2022年安排4.5亿元支持促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给予一定的补贴,上半年累计支持超过1.4万家外贸企业。

  再如,帮助减轻企业负担,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截至8月11日,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共减免租金6亿元,惠及服务业、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5000户。

  《广东财政》杂志:有关纾困政策确实考虑到了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那对于稳就业,财政又有哪些针对性安排?

  戴运龙:广东财政今年重点聚焦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创业就业。今年广东财政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创业就业方面形成了“降、缓、返、扩、补”组合拳,政策力度大、群众获得感强。如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截至8月底,全省稳岗返还56亿元,惠及企业216万户,惠及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扩宽失业保险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受益范围,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发放留工补助131亿元,约占全国发放总额的66.4%;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等。特别是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难的实际情况,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提高至500万元。对自主创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1万元的创业资助。

  《广东财政》杂志:消费的复苏能够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最新数据显示,1-8月广东消费市场呈现恢复增长态势。请问财政方面是如何发力扩内需、促消费的呢?

  戴运龙:广东财政推出多项消费奖励或补贴措施,以进一步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例如统筹使用12亿元支持上半年继续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和新出台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政策;省级先后安排8亿元对各地发放消费券给予奖补,并安排2亿元支持家电促消费和“以旧换新”行动;从“五一”小长假消费旺季开始,全省各地市也围绕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5个领域发放政府消费券,全省促消费政策覆盖面广、受益人数多;同时,财政还安排3000万元组织实施“有奖发票”活动,进一步刺激推动全省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住宿、体育等行业消费复苏。

  三、加强资金统筹,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

  《广东财政》杂志: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省财政收支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当前,广东财政如何克服困难,进一步统筹资金支持经济发展?

  戴运龙:今年以来,广东克服新一轮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在收支两端协调发力,全力保持财政平稳运行。当前我省财政总体呈现收入企稳回升、支出有保有压、退税应退尽退、债券发行使用较快等特点。一是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截至2022年8月底,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同时,通过清理收回闲置资金、制定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措施,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集中财力保重点、稳大盘。二是加快专项债券支出拉动,截至6月底,中央下达广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全部发行完毕,发行量居全国首位、发行进度居全国前列。三是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四是强化库款监测,确保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科学防范库款保障风险。

  广东财政》杂志:有效投资是连接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关键变量,对经济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当前,广东财政支持推进有效投资有哪些有力措施?

  戴运龙:政府投资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国计民生的重要方式。面对投资需求,广东财政一方面通过加大预算安排以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如为加速打造综合立体化交通网工程,截至2022年8月底,省财政安排218亿元,有力保障了省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快推进广湛、珠海至肇庆高铁、粤东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另一方面,专项债券在撬动有效投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广东2022年新增债券资金全部落实到国家与省部署的重点领域与使用投向,近八成落实到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拉动投资明显的领域,其中,安排超5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作为重大项目的资本金,积极支持白云机场三期、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穗莞深城际轨道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使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与此同时,为确保专项债券使用落到实处,广东财政聚焦“补短板”,通过推动项目储备与年度预算编制、政府投资年度计划相衔接,不断做深做细债券项目储备“关键一环”;全面提高债券资金转贷拨付效率,实现了市县债券资金在省级国库“零留存、不过夜”;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并实行债券闲置资金及时调整,对使用管理不佳的地市调整收回额度。

  四、夯实兜底保障基础,倾力做好“保基本民生”

  《广东财政》杂志: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东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民生保障有力。请介绍广东财政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相关情况。

  戴运龙:保基本民生重在有效落实兜底保障措施精准。今年广东财政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一是支持各地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二是及时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5亿元,支持全省特别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稳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资金纳入直达资金监控,确保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会同省民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明确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可为临时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三是进一步安排近5亿元全力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广东财政》杂志: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途径,也是稳住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财政在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方面有什么新的支持政策?

  戴运龙:今年广东财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有了新“动作”,进一步健全“钱随人走”转移支付机制。聚焦财政资源配置“跟人走、可携带”,修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以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人数为核心因素,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规模大、新增落户人口多、基本公共服务成本高的地区加大支持,促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人口流动挂钩。今年广东财政配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达33.35亿元,同比增长18.6%,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五、深化改革为发展赋能,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广东财政》杂志:近期,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用“放管服”改革办法再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发挥效能。广东财政“放管服”改革方面有何亮点?

  戴运龙:近年来,广东财政推进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为主导的财政“放管服”改革,通过调整完善财政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会计审批、资产管理等领域取消一批财政审核环节,赋予预算单位更大的自主权,释放预算单位理财用财的源动力;通过大力精简省级权责事项,将63项省级行政权责清单事项压减为3项,做到“应放尽放”“能放就放”,赋予市县财政部门更多的管理权,激发市县财政部门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动力,有效释放改革效能。通过取消、调整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细化办理流程和要求,切实提升政务服务工作质量,实现了为群众办事“少填、少带、少跑、少报、快办”的“四少一快”目标任务。

  在做好财政部门自身“放管服”同时,着力发挥财政政策效能,为市场主体减负担增便利,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如持续深化推动政府采购改革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增添了新动力。今年广东财政对于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免除投标保证金;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和电子保函服务,截至2022年7月底,已有34家金融机构进驻云平台金融服务中心,融资金额超46亿元。

  《广东财政》杂志:针对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广东财政将从哪些方面接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

  戴运龙:一是在继续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同时继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保障市县财政平稳健康运行。二是着力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压实单位的主体责任,确保专项债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抓好财政收支管理。继续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的同时,加快预算支出执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清理收回闲置资金,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措施。四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抓住预算管理改革这个牛鼻子,聚焦提前储备做实项目、聚焦科学精准编制预算、聚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突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推动形成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