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关注

【南方南·聚焦高质量发展】经济大省挑大梁,广东吹响冲锋号

2024年02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做好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时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广东继续展现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决心和担当,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同比增长4.8%,连续35年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突破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3万家,19家广东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

  回望过去一年,广东作为首个“13万亿大省”,打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龙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又将在深圳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布局谋篇。

  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的路径更加清晰。

2222.jpeg?x-oss-process=style/w10

  稳中求进 规模更大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广东是重要指向标。

  1998年,广东GDP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国香港;2007年,超越中国台湾。2021年,广东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一举超越当时经济总值在全球排名第十位的韩国。

  2023年,广东再次迈上新的万亿元台阶,全省生产总值达13.57万亿元。

  自1989年起,广东GDP超过江苏后,此后35年,广东GDP稳坐全国首位。与排名第二、总量为12.82万亿元的江苏相比,两地GDP绝对值相差再度扩大,2023年广东高于江苏约7500亿元,几乎相当于扬州市的经济总量;而与排名第三、总量为9.2万亿元的山东相比,广东比其多出4.36万亿,级差更为明显。

  13万亿之中,珠三角的引擎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广东21座城市中,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所城市迈入GDP“万亿之城”。其中,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佛山成为广东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广州、深圳两座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3万亿元,二者GDP占到了广东省的近一半。

  细分13万亿,广东在多个领域勇争“第一”,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工业、财政、养老金、科技创新第一省——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已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

  作为外贸大省,广东外贸实现正增长,外贸进出口总值进出口8.3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继续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超过13万家,占全国比重超两成......

  更为可喜的是,广东也保持着较好的人口红利、人才红利。2023年,在广东就业的农民工新增117万、总数达4365万,城镇新增就业139.3万人。对制造业大省而言,充沛的劳动力是重要的资源要素;在消费成为支撑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主要拉动力的当下,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科技赋能 质量更优

  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除了看总量、增速,也要看结构、质量。

  近年来,广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省政府报告指出,2023年广东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1∶40.1∶55.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在惠州,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的涌现,带动形成千亿元规模的锂电池产业集群;在佛山北滘镇,已形成了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集群,镇域经济规模超千亿元;在深圳坪山,正打造一条从动力电池装备到制造、从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截至2023年12月,广东已经形成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8372”梯度发展格局。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四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在2023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有145家企业上榜,广东占19席,比亚迪新晋上榜。这一年,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圳正式下线。这是广东的产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不断发挥重要影响力的缩影。

  2023年底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已达3.42%,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分别达5.81%、4.1%、3.44%、3.43%。

  产业科技融合发展加速——

  在科研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运行良好,科技产业动能提升;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技术创新活力强劲。

  在产业上,全球每7台智能手机中就有1台是“深圳制造”;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广东制造”。放眼广东,全年新能汽车产业年产量达到253万辆,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了4.3倍。广东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突破160万千瓦。

  2023年,全国出口“新三样”产品在内的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其中广东的份额高达3.56万亿元,超过四分之一。

4445.jpg?x-oss-process=style/w10

  制造强省 后劲更足

  蓄势高质量发展,广东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高。

  作为工业大省,广东的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87万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3,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工业已成为占广东全省经济比重最大、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最高的行业。

  其中,2023年,广东制造业投资增长20.7%,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8.2%。广东制造的“含金量”迅速提高。

  广东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励,助力制造业向“高、精、尖”进军。2023年,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广东省财政厅还下达3.46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资金,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今年年1月,广东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的专门立法。

  此外,广东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2022年,广州成为国内首个数字经济立法城市,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到2023年,广州产业数字化外溢效应显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GDP占全市GDP的比重稳定增长。

  截至2023年9月底,广东已累计推动2.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广东将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

  在提高制造业“含绿量”方面,截至2023年11月,广东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4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

  推进“百千万” 发展更均衡

  2023年是“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广东围绕增强县域经济,着手探索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难题。

  一年来,广东围绕这个“头号工程”下足了“头号力度”,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3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6∶1;全省22个县(市、区)、110个镇、1062个村(社区)入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案例,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总规模240亿元的省产业转移基金设立,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650个、总投资超3200亿元。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共投入149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年预计用地指标已经保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1万亩;纵向帮扶共涉及全省156家有关单位,帮扶对象包括全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基本实现县域帮扶的“全覆盖”。

5555.jpeg?x-oss-process=style/w10

  在“中国荔乡”茂名高州,拥有全国唯一一条荔枝清汁生产线的广药王老吉广东(茂名)产业园已正式投产;在惠州博罗,打造出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新型储能等“4+1”产业集群;在汕尾陆丰,“海洋、海岸、海港”三张牌越大越强,打造出“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在阳江阳西,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临港产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逐渐成型;在湛江徐闻,海洋牧场产业链实现水产良种选育、孵化、养殖、服务、加工一体化发展......

  一个个县域经济不断壮大,一批批美丽圩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焕发生机,一座座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涌现出来。

  目前,广东90%以上村庄达到了干净整洁村标准,创建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分别为108308个、8107个,52个村庄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5个村庄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珠江潮涌,南粤新气。新的一年,站在百尺竿头的广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又将不断汇聚澎湃动能,奔腾向前。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