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凸显韧性 下半年全力冲刺——地方经济“半年报”透视
截至7月31日,全国31个省份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已全部出炉,有15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访专家表示,在国内外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扰动背景下,仍有约半数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凸显我国经济的韧性,以及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13省份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
今年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的第一年,从各地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成绩单”看,多数地区实现恢复性增长。
从总量看,今年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GDP总量稳居全国前列。此外,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GDP均跨过2万亿元水平线。这也意味着我国上半年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已达13个。
从增速看,各省份具体数值落在2.4%至9.7%区间。具体而言,上海以9.7%的高增长领跑全国,海南和西藏分别以8.6%和8.4%的经济增速位居第二、第三位。吉林、内蒙古、浙江等12个省份增速也位于“全国线”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表示,受疫情平稳转段、消费反弹等因素推动,我国地方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多数省份回升态势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宏利表示,上半年经济复苏向好由多方面因素推动。首先,从流动性来看,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货币传导效果趋于改善。其次,基建、制造业投资韧性强,经济新动能高端制造贡献明显。再次,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减轻。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房地产产业链销售、竣工增速维持增长,房地产需求端边际改善,“保交房”效果显现。最后,就业—工资—消费良性循环效果初显。今年初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意愿已有明显修复,“超额储蓄”已在消耗,但仍有可以释放的空间。
“总体来看,当前宏观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增长轨道回归,下半年复苏方向明确。传统动能持续放缓,新动能支撑力量显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进入‘快车道’,内需接力外需,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推动供需良性互动。”王宏利说。
不过,刘英告诉记者,疫情所带来的“疤痕效应”仍对一些地区的经济复苏产生影响。数据显示,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江西经济增速均在5%以下,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其中,今年上半年江西以2.4%的增速排名垫底。而去年全年,江西曾以4.7%的增速与福建并列全国第一。除了高基数因素,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工业经济乏力是影响江西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的重要原因。
刘英表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带动补偿性需求释放,使上半年我国服务业表现非常亮眼,因此以服务业为主的地区经济回暖情况较好,如海南上半年GDP增速为8.6%,位列全国第二。而上半年工业企业面临内需修复缓慢、外部形势复杂等困境,企业盈利状况不佳,所以更依赖工业的中西部地区经济表现偏弱。
“总体来看,各省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当前经济运行好转仍是恢复性的,需求仍然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努力。”刘英说。
经济大省“挑大梁”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地区GDP总量前10成员较去年同期没有变化。其中,广东、江苏GDP双双突破6万亿元。广东稳坐“头把交椅”,江苏紧随其后。山东独占“4万亿元档”,浙江、河南同在“3万亿元档”。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河北、北京的GDP均超过2万亿元。
据此测算,今年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左右,在稳经济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王宏利介绍说,广东省加快对存量工业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动能产业。江苏省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增长,同时,制造业发展韧性显现,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全省上半年GDP超4000亿元的城市占“半壁江山”,常州市今年将成为“万亿俱乐部”新晋成员。山东省第二产业增速快,这既体现了工业的“压舱石”作用,也说明山东在加速提升工业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面成效明显。同时,山东省民营中小企业加速发展。上半年,山东全省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02.9万户,总数达到1419.6万家,同比增长6.9%。
刘英表示,经济大省具有几大鲜明特征。一是产业结构完整且相对均衡,实体经济发展稳健,如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技术创新能力强。二是民营经济发达,广东、江苏、浙江多年来为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示范,经济活力足。三是人口规模较大。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背景下,人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消费的提振和有效需求的拉升作用不可忽视。而这6个经济大省,同样是人口大省,并逐步从注重人口红利向提升人才红利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表现亮眼,从一季度和半年度数据看,东北经济增速普遍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吉林省、辽宁省以7.7%和5.6%的GDP增速超越全国平均线。
王宏利表示,吉林省取得亮眼成绩得益于工业的“压舱石”作用。汽车工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型项目将落户吉林,汽车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同时,吉林省紧抓绿色能源发展机遇,集聚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吸引重点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记者注意到,黑龙江省GDP数据虽没有跑赢全国,但在部分重要数据指标上表现突出。上半年,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7位。
刘英认为,上半年东北地区数据亮眼,一方面,得益于该地区是能源大省、粮食大省,近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提升,也为东北地区发展带来机遇。此外,低基数效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等因素也有助推作用。
冲刺经济下半场
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多地紧锣密鼓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要求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抓重大项目投资、招商引资是多省下一步稳增长的主要任务。山东省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会议指出,招商引资是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也是引进新变量、培育新优势的有效路径。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下非常之力、用恒久之功,切实提升招引成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湖南省强调,要主动走出去“敲门”招商,加强与跨国企业、重点央企和民企的对接,加大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重点板块总部的工作力度,持续抓好湘商回归工作。
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吉林省表示,要抢抓购物消费窗口期、避暑旅游黄金期,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引导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线上平台与百货商超、住宿餐饮、文旅景区等传统线下实体联动合作,有效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山东省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扩大内需,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家居等领域消费。
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也是很多省份在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时提到的关键词。广东省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辽宁省表示,要在抓创新、增活力上下功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争创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刘英表示,冲刺下半年经济,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力度。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提振有效需求。财政政策要在结构调整上做好文章。比如减税降费,要进一步突出支持重点,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低利率环境,可考虑在海内外增发国债,扩大总需求。货币政策方面,在保持总量合理适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情况下,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老旧小区改造等的支持力度。产业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已经出台的政策要尽快落地见效。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逆周期调节,王宏利表示,目前货币政策空间受到多重因素制约,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的必要性增强。7月31日,我国出台促消费二十条措施,将推动消费的持续性恢复。王宏利告诉记者,提振消费还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措施配合,有效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为中低收入群体、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对于房地产市场,王宏利认为,要按照中央要求,对此前的需求端抑制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因城施策,逐步取消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在供给端,要保障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做好房企风险管控以及优化土地交易制度。日前,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延长了房企两项重要的融资业务期限至2024年底,并提出下一个阶段将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王宏利表示,预计下半年“保交楼”信贷资源可能进一步增加,推动商品房竣工及现房销售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