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开展产业政策 全周期预算绩效管理试点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财政局积极拓展绩效管理范围和深度,从以预算项目事前和事后绩效管理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绩效管理推进,从以大额专项绩效管理为主扩大到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积极推动市、镇两级绩效管理共同快速发展。今年,市财政局创新开展产业政策全周期预算绩效管理的总承包模式试点,实现重大政策全过程全周期跟踪问效闭环管理,有力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一是建立产业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从分段管理向链式管理转变。为加强对产业政策的分析研判,财政部门打破“分段管理”、多家第三方机构参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固有模式,选取“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作为试点,探索将产业政策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串联一体,向链式管理转变。委托一家第三方机构,从现有政策到期事后绩效评价、新政策设计事前绩效评估、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辅导审核、建立产业发展监测数据模型、政策实施中期跟踪评价以及政策到期绩效评价跟踪等,开展产业政策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
实施过程中,第三方机构根据东莞43万多家企业的公开数据,建立起企业层面的绩效信息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持手段,协助建模跟踪分析目标企业和东莞商业发展情况,分析企业实现的溢出效应与政策扶持的关系及紧密程度,并对实施情况不佳的商务政策措施及时提出修订建议,从而建立起有跟踪、有评价、有反馈、有修正的“链式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以往绩效评价结果不连贯、政策评价缺乏关联性、评价成果应用难等问题。
二是建立绩效目标管理传导机制,从“政府管理”向“政企联动”转变。以东莞市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引领阶段性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产业政策全周期预算绩效管理以东莞市“十四五”规划、产业现状水平、政策文件为基准,分析研判东莞市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继而分清市场与政府边界,作为东莞市商务局到期政策修订的主要依据,指导优化设计需要重点支持的商务领域、商务管理环节等,建立绩效目标管理传导机制,实现从“政府管理”向“政企联动”的转变。
“一以贯之”,即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下,预算单位(东莞市商务局)是资金使用单位,承担预算主体责任,东莞市财政局(含受委托的EPC总承包机构)不对其预算执行进行事无巨细的干预。在这种绩效管理方式下,财政局结合财政职能履行监督和考核职责,对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管理实行“硬约束”。同时,绩效目标不再仅仅是预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更是预算单位部门职责和财政部门协调职责的纽带,借此将绩效目标管理“一以贯之”下沉到企业层面。
东莞市财政局在推行试点过程中,对具有潜在发展前途目标企业的“意向目标”或“承诺目标”进行事前备案,并为不同目标企业确定个性化的资助条件,允许每家企业获得的财政资助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将市本级财政资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事前备案制”下沉到企业层面,实现财政支出项目库管理制度的自然延伸。这一做法可以消除管理“盲点”,把目标企业一并纳入到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范畴,使得财政资金效益管理制度更完整更健全。
三是建立绩效管理总承包服务机制,从“多点分散”向“统筹整合”转变。试点工作采用集设计、组织、实施于一体的总承包模式,第三方机构发挥技术力量和经验优势,对其所承包工作任务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使各绩效管理环节的综合协调更加顺畅。同时,通过编制和实施跨期设计规划的“一张蓝图”,把总承包总体思路转化成具体技术路线,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为全周期政策绩效闭环管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与以往由不同机构在不同阶段分别参与同一政策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方法相比,总承包模式能够将“多点分散”的绩效管理工作整合为一体,使合同关系简单清晰,有效降低绩效管理服务整体收费,提升服务成果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