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区谋特色 农发添珠彩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拥有崖门、磨刀门、鸡啼门、坭湾门、虎跳门5大水道,气候温暖、风浪平静,是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河口渔业基地。珠海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始于1996年,多年来,珠海市地方政府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珠海地理环境和产业特色,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并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结合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多措并举,立足资源扶产业
近年来,珠海市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立足“优结构、强科技、促发展”,面对水产资源逐步衰退的趋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充分利用优势地形,大力发展水产业,十二五期间,连续四年扶持水产类项目。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水域资源,拓展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使水产业呈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
培训特色基地。珠海市斗门区养殖面积19.92万亩,现已基本形成了四大特色渔业基地,包括6.5万亩南美白对虾基地,1万亩罗氏沼虾基地,1.9万亩海鲈基地,4.1万亩红鱿、黄鳍鲷、尖吻鲈、金古、美国红鱼等优质鱼基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源”、“世海”等八大渔业企业获得国家或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拥有“白蕉海鲈”、“雷蛛青蟹”等一批知名水产品品牌。 提升科技水平。以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手法,致力帮助农民提高养殖技术。建立技术示范基地,邀请高等院校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水产专家授课,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制作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等DVD课件让农户收看,编制完成国内第一本海鲈专业书籍《海鲈养殖新技术》;技术人员经常深入鱼虾塘,解答技术疑难和共同探讨技术课题。通过各种方法和多年的努力,水产养殖技术有很大的提高,“两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的越冬养殖取得明显成效;白蕉海鲈养殖技术全国最高,年产量8万多吨,最高亩产超过8吨,全国闻名。
健全安全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成败。珠海市将水产品质量安全摆上政府议事日程,积极筹建斗门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全面落实水产种苗场和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的规范管理,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初步形成八大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推广无公害健康养殖。认真配合国家农业部、省局和市局的检测机构进行水产品药残抽样检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民养殖用药的培训,推广健康养殖,定期进行农资打假和专项检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细、抓实。
推进加工流通。积极为加工流通企业服务,以延长水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协调其生产、加工、流通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指导其进行出口备案场、无公害养殖基地申报,积极推进北部生态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物色上档次、成规模的大型农业集团落户当地。在政府补贴、减免路桥费等优惠政策推动下,全区现有水产专业运输车400多辆,保证了水产品运输的畅通。广达、之山、海源等企业年加工水产品占年总产量的15%。
注重资源恢复。实施南海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除刺网、钓业和笼捕外,其它所有作业类型均不得开展,实现休渔期间“船进港、网封存、证集中、人上岸”的管理目标。每年休渔期间,海洋与渔业部门都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以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体系,不但增殖、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而且对渔民进行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经过多年的养护,南海渔业资源的群体数量得以补充,遏制了资源衰竭的趋势。
三个坚持,改良生态优结构
珠海市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以三个坚持为方针:一是坚持突出重点。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核心区,努力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定基石。二是坚持连片开发。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确定重点建设地区,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开发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努力发挥高标准农田的规模效益。三是坚持综合治理。针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抓住关键、多措并举,切实把田间水利灌排工程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实行水利、农业、道路、林业和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目标。
“十二五”期间,珠海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共投入资金10,458.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814万元,地方财政投入5,822万元,农民筹资投劳投入762.8万元。投入资金70%以上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8.82万亩,改善灌溉除涝面积8.82万亩。改善了项目区供水条件,有效减少工业、生活污水对项目区农田的污染。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也为项目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基地推广,依靠科技助产业
珠海市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充分利用科技推广项目,大力推广特色花卉苗木、超甜玉米、西芹等优良品种,发展效益农业。
宣传发动,培训先行。在珠海西部农村金湾区、斗门区大力开展产前农技培训工作,挨家挨户走访农户,详细讲解优质种子、种苗的生产情况、质量情况,以及优质种子种苗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联合原珠海市蔬菜、果树技术推广站,和平沙镇农办等区、镇及技术推广部门深入种植基地,详尽介绍种苗和培训种植技术。
全程跟踪,贴心服务。在西芹与甜玉米的推广上,提前与镇生产办和各个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签订种植合同。订单落实后立即组织生产,以保证按农户的要求,准时把种苗送到农户地头。农户种植后,进行跟踪回访,将每个订单农户记录在案,电子化管理,及时掌握和跟进农户的种植情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技术员通过电话或田间地头的方式,帮助其进行科学的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对每一位订单种植农户对象进行全程的信息跟踪服务。
建立基地,推广技术。农综项目承担单位市农科中心在高栏港平沙镇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了50亩农业良种示范展示基地,由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无偿提供,使用期限15年。根据珠海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和台创园的功能定位,将良种示范基地定位为以特色蔬菜、叶菜类、茄果类、甜糯玉米等种植业的农业良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为主的展示基地。通过引进、试种国内为优良品种,筛选出适合我市生长的品种和摸索适合我市的种植技术,为珠海广大农户提供示范,引导农民科学种植,采用良种良法,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借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农科中心在基地成功试验、示范、展示了农业良种10大类、600多个优新品种,筛选出了一批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合珠海地区种植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