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以财政有力举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

2023年06月02日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广东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今年视察广东,对广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一条条对照梳理,一项项深入研究,形成具体的施工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折不扣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在新征程中,以财政的有力举措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日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说。

640.png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揽子财政政策

  南方日报: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财政将如何作为?

  戴运龙:我们将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一招,特别是抓住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持续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这个核心任务,强化数字财政应用支撑,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打造更多广东财政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为我省财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财政如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戴运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我们要举全省财政之力支持办好这件大事。具体来说,我们将全面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揽子财政政策,深化粤港澳三地财税制度衔接、资金流动互通、合作平台共建、民生领域合作,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推动财政管理先行示范。积极争取横琴合作区分线管理相关税收政策尽快出台,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升为省管理体制。健全完善横琴、南沙专项补助政策,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财政四方面助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接下来,财政将如何发力?

  戴运龙: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围绕科技强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按照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今年,省财政统筹安排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100亿元,重点围绕支持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从4个方面集中发力。

  一是打基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大省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其中把超过三分之一的科技经费投向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

  二是攀高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今年安排超46亿元,重点支持破解前沿战略领域及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打破关键领域、受制领域技术封锁。

  三是聚人才,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推动落实大湾区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落实重大人才项目和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中青年人才占比“两个不低于60%”。

  四是优服务,持续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提高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完善经费拨付机制,让科技工作者轻装上阵。

  南方日报:财政将如何支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戴运龙:广东财政积极坚持适应科技成果转化特点,加大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投入,积极探索创新科研项目组织与经费管理。2023年,安排成果转化领域资金超过15亿元。

  一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打造资源配置运营平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将国创中心打造成为我省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的重大转化平台。

  二是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推动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我省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三是支持高新区建设发展,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推动、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等方式支持地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逐步将我省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

  完善转移支付体制机制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财政如何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戴运龙:一直以来,广东财政不断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全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异系数从2011年的0.69下降到2022年的0.52。但我省人均低、不均衡、县级弱等问题依然突出,改善区域“不均衡”任务仍然艰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财政的有力举措,完善转移支付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潜能。

  一方面,全力支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进一步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引导更多资金注入县域发展和强镇兴村,优先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弱项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健全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加大对基层“三保”财力保障力度。大力支持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助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推动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不断提升县城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百千万工程”等重大部署,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动实现“强县域、促均衡”,推动解决区域财力不平衡、县域财力薄弱等问题。

  南方日报:您刚才提到助力产业有序转移,具体将如何支持?

  戴运龙:产业兴则经济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明确将县域工业化作为重要抓手,明确提出产业有序转移,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县域产业集聚成势,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也有发挥政府作用的空间,我们主动作为,就是要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叠加效应。在制定财政配套措施中,我们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做到4个“坚持”。

  一是坚持统筹财力。省级财政配套措施按照“资金不切块下达、不平均分配”的原则,集中财力支持各地市打造主平台。前期已经下达30亿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各自打造1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市县财政因地制宜,统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市场化资本,推动主平台建设与产业发展。

  二是坚持项目优先。围绕我省产业规划布局,省级财政资金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择优对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成投产的项目,予以事后奖补,增强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自我造血”能力。

  三是坚持树立导向。省财政按照“谁做得好给谁”的原则,根据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对排名靠前的地市予以差异化奖励,奖励资金由地市统筹用于支持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引导鼓励各地市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四是坚持撬动带动。一方面,推动设立省粤东粤西粤北产业转移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并引导鼓励地市吸引金融资本参与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将指导地市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