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实脱贫果铺好振兴路——广东财政大力支持产业扶贫纪实

2021年01月18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30多年来,广东省经济总量一直居全国首位,是全国经济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但广东之强,强在珠三角,面积占70%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全省GDP的贡献率却只有约20%,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比较严重。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以来,广东始终坚持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之策,把就业扶贫作为长效脱贫的关键之举,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介绍说,2016—2020年,广东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55亿元扶贫开发资金,用于帮扶省内贫困地区实施扶贫增收项目,打造了一批生产要素聚集、产业链条完整、强农带农效果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在产业扶贫等多项举措推动下,2016年以来,广东省累计有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稳定实现,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贡献了“广东力量”。

  家门口的“致富路”

  在清远市连樟村,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们,这几年纷纷回到故土,过上了忙碌而丰富的生活: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里,村民正在升降车上打理西瓜;扶贫玩具加工车间里,身着工装的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为村民创造了不少保安和保洁等岗位……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连樟村还是个“没有什么出路”的空心村、贫困村。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确保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稳定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举措,也是连樟村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2017年8月,连樟村引进了佳美达(英德)玩具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有80多名村民在这里稳定就业,用工高峰时能提供200多个用工岗位。

  冯彩霞是玩具加工车间的班长,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村里以前就业机会少,我们都去外面打工,完全照顾不到家里。”冯彩霞说,现在工厂就开在家门口,不用日晒雨淋,每天步行就能上班,工资水平还提高了,感觉自己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和冯彩霞一样,广东省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增收、顾家“两不误”的美好生活。2016年以来,广东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在贫困村发展产业,协调企业将简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到乡镇、村落,经过不懈努力,全省累计已有26.2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现在家乡的致富门路变多了,只要勤劳就能致富。”云浮市车岗镇洞表村覃志华由衷地感慨。覃志华全家8口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他一人外出打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起初,覃志华和其父亲有着“等靠要”思想,说自己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老想着让驻村干部发钱、发物。

  家门口的岗位多了,如何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从“等靠要”向“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转变,是摆在扶贫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洞表村第一书记林清华介绍说,去年6月,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村委向有意向种植的贫困户免费派发了优质辣椒种子,覃志华的母亲领了1亩地的种子,驻村干部还邀请县农业局专家专程上门讲授种植管理方法。

  几个月过去了,看到母亲种的辣椒产出超过了2000斤,收入达到6000多元,覃志华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主动找到驻村干部,表示要在当年底将辣椒种植规模扩大至3亩,请驻村干部帮助购买辣椒种子。

  经驻村干部介绍,覃志华的妻子2020年9月到黄岗中学新兴校区厨房打工,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父亲母亲在照顾孩子之余,还能帮助种植辣椒增加收入,他自己偶尔再去百香果种植基地打打零工,覃志华感觉自家收入节节攀升,全家人稳稳地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地处粤北山区的韶关市翁源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三华李、九仙桃、兰花等特色产品远近闻名,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仅兰花产业,就带动了不少贫困户成功脱贫。翁源县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4亿元大力扶持兰花产业园,374户贫困户通过花卉代种代养和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脱贫,同时,产业园还吸纳1.7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长期工年工资收入可达4.5万多元。

  作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几年发展,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现有兰花1.8万亩,年产值达18亿元,产品不仅畅销珠三角等地,还远销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翁源县是广东各地积极发展扶贫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广东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加大县镇统筹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截至2020年8月,广东已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4.2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98%以上;在粤东、西、北地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建设“一村一品”基地1048个,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在精准布局扶贫特色产业方面,广东各地形成了众多有效经验。云浮市在全省率先提出“整镇推进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以“市策划、县统筹、镇推进、村覆盖、户增收”的“五位一体”模式,鼓励各地依托地区优势资源,谋划发展具有特色优势、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

  2016年以来,云浮市累计投入促进扶贫对象增收财政资金13.88亿元,支持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723个,发展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8家、合作社2348个,带动贫困户2万户、7.8万多人,实现年户均产业增收9250元,“镇镇有产业、村村有基地、户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选择扶贫产业,瞄准引进市场需求大、高附加值的绿色有机农产品项目,也不失为一条好思路。广东省南雄市财政局副局长陈宝清介绍说,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所需”和“南雄所能”,南雄市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4000多万元,大力发展黄金香印葡萄、百香果、茶叶、中草药种植及小龙虾养殖五大特色扶贫产业,努力打造大湾区的高端“果盘子”、生态“菜篮子”。

  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以“一酒、二兰、三鱼”特色产业闻名的翁源县坝仔镇珍珠村,拥有一大批“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养鱼大户刘跃机的70亩鱼塘,年产值约130万元;种兰大户刘春女的100多亩兰花,年产值达400多万元;酿酒大户刘玉珍经营的酿酒厂能够生产双蒸酒、地窖酒、桑葚酒、药材酒,年产值约120万元……

  “要发展农村产业,就要发展壮大带贫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贫减贫作用。”珍珠村第一书记柯于潘介绍说,珍珠村近年来大力支持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进行了三权分置和产权改革,每年利用村集体资金支持村民的产业项目,兰花、酿酒、养鱼等规模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显著。

  产业兴旺了,农民富裕了,乡村走上了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不仅统一修缮了村屋,硬化了路面,配置了树池、草坪等绿化景观,还修建了文体广场……小小村落散发着清新、优雅、古朴、灵动的风韵。

  产业扶贫不仅为脱贫攻坚构建了长效机制,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几年,像珍珠村一样,广东各地正在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的未来发展增加新维度。

  2020年3月,三佳村稻虾共生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项目获批实施,南雄市统筹协调建设资金2926万元,由富农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走稻虾共作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打造集农业生产示范、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虾稻共生养殖基地的规模和产值大幅提升,特色民宿和农事体验种植示范基地等初具规模。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带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均增长30%以上,稻虾共作农户平均每亩产值增加7026元,利润增加5928元。”富农源公司董事长李利强说。

  从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广东走得步履坚实,农民们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红利。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8元,比上年增长9.6%,增长幅度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幅。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