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能否先行一步
协调篇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发展的最大软肋。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正给粤东粤西粤北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破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粤东粤西粤北人才失衡“止血”;为农民转型培育良好的土壤,为粤东粤西粤北内生动力“输血”;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为乡村振兴“造血”。唯有内外发力,才能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劲。
值得注意的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不再是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而是要转变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湛江正在发力成为重要发展极,它们的探路将给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启示。
【协调篇】问策之一
问 基本公共服务的巨大落差,有可能导致粤东粤西粤北人才“失血”。靠什么“止血”?
策 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广东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面临的问题。广东可以先行一步,为改革探路
【止血】
“2016年茂名流入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2017年则达到了7.1%,这表明茂名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在提升,这与近年来茂名交通便利度提高是正相关的。”茂名市委党校副校长赵果鲜表示,2018年深茂铁路通车,一定会继续提升茂名对人才的吸引力。
近年来,广东在推动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归粤东粤西粤北。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简单的GDP数据接近。”《2018年度广东功能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课题组组长、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表示,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区域间的发展是不可能齐头并进的。为后发地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条件,才是真正的造血过程。
“真正协调发展,要做到经济增长均衡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就在于,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区域之间创造出一个公平和谐、全民共享的发展环境。”《报告》课题组执行组长、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范西斌说。
【直面现状】
基本公共服务的巨大落差,有可能
导致粤东粤西粤北人才“失血”
“广东省为山区教师发放生活补贴,一下子稳定了山区教师队伍。从2018年1月开始,我每个月能拿到1540元的生活补贴,月收入达到8000多元,高于县里的老师,也高于县里的公务员。”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乡村教师尧良华扎根山区20多年,他颇为感慨,以前边远地区的老师纷纷往城里调动或是跳槽到珠三角,现在山区老师的岗位是有吸引力的。
近年来,广东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2017年,省里对粤东粤西粤北12市的转移支付(含税收返还)达2161亿元,占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2%。根据省财政厅绩效考评结果显示,2017年21个地级以上市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意度的综合评价超过80分的有18个,显示大部分地市公众对此感到比较满意。
然而,与珠三角相比,粤东粤西粤北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存在明显差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规模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我们很多好的学生都到广州、深圳去读书了。”揭阳某中学负责人向《南方》杂志记者表达无奈,当地教育水平与珠三角相差甚大,这些年本地生源流失严重。类似的现象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普遍存在。
基本公共服务的巨大落差,有可能导致粤东粤西粤北人才“失血”问题,阻碍着当地的发展。赵果鲜举例道,过去,茂名发展受制于交通瓶颈等问题,影响各种要素、资源的流入和聚集,特别是优秀人才留不住,觉得茂名交通不便、地方闭塞、发展受限,不愿意留在茂名。比如,近年茂名累计招进特聘人才95人、急需紧缺人才70人,截至2018年5月,仍然留在茂名的分别剩下48人、59人。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很大的落差,由此加快了落后地区常住人口的流失,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范西斌表示。
【发展之思】
用“看得见的手”为粤东粤西粤北
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从三方面推动我省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范西斌认为,首先是“止血”,防止粤东粤西粤北的人才与资源因为公共服务落后造成流失;其次是“输血”,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可以弥补粤东粤西粤北资源不足的问题,起到“补短板”的作用;再次是“造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创造一个与珠三角地区公平竞争的条件,构建一个可以一体化发展的环境,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看来,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直接决定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在保障底线民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财政的作用,对于广东有力提高各地公共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比如,职业教育对于地方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广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去年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在调研职业教育时发现,由于地方财政供给不足、经费保障不到位,欠发达地区一些职业院校办学举步维艰,难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云浮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8年云浮市、罗定市两级政府财政分别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但离办学所需经费差距甚远。学校只能勉强维持基本办学条件,难以有其他资源投入校企合作等工作,影响了职业院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用的发挥。
与此同时,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能力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是我省当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我们去粤东粤西粤北调研,经常看到当地弃用的建筑中,最漂亮的就是学校。有些地区人口流失非常严重,在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省政府参事室特聘参事、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看来,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存在一些布局不合理、与地方实际不相符的状况,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效果。
【改革呼声】
广东能否在全国先行一步
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平,不仅是广东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面临的问题。专家建议,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有能力、有可能先行一步,为改革探路。
建议一: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粤东粤西粤北财政保障能力。
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地方政府大多是吃饭财政。“一方面,鉴于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地区较大的区域差距,在可行的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标准应尽可能地提高,努力缩短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另一方面,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粤东粤西粤北财政保障能力。”范西斌的话,代表了粤东粤西粤北许多基层干部的呼声。
“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需要省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帮助粤东粤西粤北补短,同时也要增强各地的发展动力。”陈鸿宇认为,“省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体现‘基本’两个字。可以制定基本的标准,保障群众基本需求,‘加码’部分则由各地财力决定,这样才能激发各地增强内生动力的主动性,也才能真正通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还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把钱花在刀刃上。
建议二: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方式。
“政府承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体责任,社会资本可以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补充。”陈鸿宇认为。
“可建立多元化供给方式,来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实施。例如,可以大力支持社会资本的投入,有效利用社会资本来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张欣认为,社会资本的引入,也可以为政府工作注入新的发展理念。
需要指出的是,局限于粤东粤西粤北各市的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考虑到成本、效益等问题,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增加社会资本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吸引力,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建议三:探索试点,总结经验,促进公共服务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
通过一部手机、一个APP,乡村医生就可以根据采集数据和村民症状描述一步一步问诊,并由手机给出诊断意见,准确率高达95%。
2018年7月,清远市阳山县的55个贫困村村医在全省首批配备了AI(人工智能)医生。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孵化的AI医生APP“叮呗医生”,可覆盖300多种常见病,且诊疗效果可基本达到中级以上医师专业水平,这对于交通十分不便,村、镇医疗水平落后的阳山县来说,无疑解决了一大难题。
阳山县的实践,对于全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的公共服务搬到网上去、放到手机上,可以让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群众共享,既方便快捷,又节省了成本。
范西斌认为:“促进公共服务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服务效能。广东可以探索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作者: 王宏旺 史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