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出台41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文化场馆建设、读书看报、文体活动、演出培训、文化消费……今后,这些与群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再有模糊地带,如何建、提供什么服务有了标准要求。记者5月23日从惠州市文广新局获悉,《惠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6年—2020年)》(以下简称“保障标准”)日前通过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出台实施。
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地区,惠州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涵盖惠州市文化场馆及设施建设、人员配备、场馆开放、文化消费补贴等41项具体指标。据介绍,结合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区域不平衡问题,惠州今年在全面执行保障标准的同时,将明确技术标准和服务评价标准,力争年底前形成较为完善、在广东省具有示范作用的标准化体系。
农家书屋供书不少于1500册
梁伯退休10多年了,每天晨运后喜欢到水北社区的图书阅览室呆上2小时,之前一直为藏书量发愁。2014年下半年,惠州农家(社区)书屋提升工程全面铺开,水北社区图书阅览室的藏书量增加了近千册,到了2015年,水北社区书屋还为读者提供了数字阅读服务和无线阅读条件,并实现与市数字图书馆服务并网运行。这让梁伯喜上眉梢:“现在什么书都找得到,我还学会了上网,方便多了!”这得益于惠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
近两年,惠州把提升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社区)书屋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通过整合资源,全面完善完成了农家(社区)书屋建设任务,同时推进公共阅读数字化建设,实现惠州市1249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农家(社区)书屋如何建、达到什么标准是决定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前南方日报曾推出“聚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报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惠州市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标准不一,不少农家书屋叫好不叫座,面临着借阅率低、服务管理待提升的问题。出台保障标准有望缓解这一现状。
保障标准要求,公共文化文体设施场所要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图书流动共享和一体化服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少于1.2万册,人均年新增藏书量不少于0.06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提供借阅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刊不少于20种,年增图书不少于60种。
同时,各乡镇(街道)要依托文化站建立图书动态流通机制,各县区政府每年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不少于1次,活动持续时间不少于2天,居民覆盖率不低于30%。城乡公共场所阅报栏要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报纸,每天更新不少于2份。
年底搭建广东省示范性标准化体系
除了读书看报,群众享受各类文化服务的权益均有标准要求。保障标准主要分为“硬件设施与人员保障”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与内容”两大类,共41个具体指标。其中,文化场馆建设要求到2020年,每万人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服务半径不低于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各类文化设施,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公共体育馆、乡镇文化广场、文化站等均要达到国家及省要求的建设标准。
在场馆开放上,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行错时开放,错时开放时间不少于总开放时间的三分之一。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
在文体活动和文化鉴赏方面,保障标准要求,每年要为农村乡镇居民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200场以上,其中,市级文艺团体每年要为农村乡镇居民“送戏下乡”100场以上。惠州市各级文化馆每年要提供3000人次以上的公益文艺培训。而在数字文化服务上,县级及以上公共文化设施要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惠州市(社区)农家书屋要建设基础数字阅读资源库,配置阅读终端,实现覆盖惠州市的公共文化数字阅读服务。
“保障标准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惠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落实群众公共文化权益。”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事业科科长王玲表示,对照保障标准,目前惠州市各主要指标已达标,但由于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建设水平上仍存在区域不平衡,个别县区在一些标准执行上仍存在困难。
王玲表示,接下来,将结合惠州市农家(社区)书屋提升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建设、文化惠民卡试点等工作,推动标准落实,同时今年将明确惠州市公共文化场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评价标准,引入奖惩机制,到年底力争形成较为完善、在广东省具有示范作用的标准化体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
场馆建设:2020年,每万人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服务半径不低于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人口5万—10万设置大型站,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室外场所不低于600平方米;3万—5万人设置中型站,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室外场所不低于600平方米。
人员配备: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有1至2个编制,城镇各社区至少有1名工作人员。
场馆开放: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开放时间不少于总开放时间的三分之一。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
读书看报: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少于1.2万册,人均年新增藏书量不少于0.06册。
广播影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25套电视节目,无线模拟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数字音频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文化鉴赏:每年要为农村乡镇居民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200场以上;惠州市各级文化馆每年要提供3000人次以上的公益文艺培训。
文化消费补贴:市县区均建立文化惠民卡制度,面向重点优抚对象、低保家庭、五保供养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文化消费补贴卡。市县区均设立文化惠民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