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民众共舞“十公里文化圈”
公共文化体育
●百姓心声
2009年4月初,春光旖旎。由广州市越秀区和佛山市禅城区有关单位共同承办的“广佛同城·文化同根·社区同心———广州越秀区与佛山禅城区社区文化共建启动仪式”分别在越秀区五仙观和禅城区南风古灶隆重举行。在仪式上,越秀区与禅城区共同签订了文化共建框架协议。今后,两地将全面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共同在社区文化、岭南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两地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两地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在禅城区南风古灶的现场,一名观众兴奋地说:“广佛同城现在正在进行中,同城应该不仅仅是交通、社会保障等的同城化,我觉得文化也应该同城化,只有两地之间实现了文化资源的融合和共享,我觉得同城化才完成了最后一步。”
【权威说法】
广佛将率先实现“十公里”文化共享
“《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公里文化圈’,不仅意味着同一城域内的‘十公里’,当然也预示跨区域的‘十公里’。在这方面,广佛两地的合作有着先天的优势”。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说,广佛两地文化同源,在文化方面的同城化合作之前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广佛同城化的目标提出之后,两地的文化合作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广佛文化同城的最终目标,是让两地市民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同城文化生活。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佛山人到星海音乐厅看演出、广州人到佛山逛祖庙将更加便利,两地图书馆的“一卡通”、文化旅游景点的“一票通”有望实行,市民将能更便捷地获得文化同城带来的精神享受。
方健宏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有效增加,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进入快车道。近年来,我省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了省、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这一切,都为建设“十分钟文化圈”、“十公里文化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看到,在今后10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进入“十分钟文化圈”、“十公里文化圈”的资源共享范围;广佛市民将共享图书馆、旅游景点的“一卡通”、“一票通”……《规划纲要》透过理性而有条不紊的阐述,描绘出一幅让人无比兴奋的图画。
除了在文化方面,由于今年广州将举办亚运会,全民健身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去年8月8日,一场主题为“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全民健身日活动仪式在广州启动,8月8日这天也被定为我国的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上,多位身穿运动装、脚踏跑步鞋的省市领导在出席活动后,兴致勃勃地率领在场各界群众参加了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健身跑。在这一天,各地市、省各行业体协也举行了隆重欢庆的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并结合“体育节”,进一步宣传、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据统计,在全民健身日当天,广东省各地举行相关系列活动达500多项次,参与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
经历北京奥运会的盛典后,一股全民健身热潮正在广东乃至整个神州大地不断升温。健身路径遍布广东的城乡地区,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层出不穷,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始终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的竞技体育。针对以上新形势,省体育局局长杨迺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体育发展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谋划广东体育的科学发展,准确把握广东体育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广东体育强省建设;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广东群众体育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快群众体育发展。
杨迺军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体育,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的体育。群众体育要达到场地现代化、组织网络化、活动体系化、健身科学化、体质优良化,全面实现群众体育锻炼有场地、活动有组织、健身有指导、体质有保障。
他说,我省的竞技体育到2020年在国内竞争力将明显增强,比赛成绩全国领先,办赛能力全面提高,业训体系基本完善,人才输送稳步增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更多优势项目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办大赛水平快速提升,业训上规模、出效益,涌现出一批新的优秀后备人才。体育产业的各项业务位居全国前列,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纲要摘要】
城乡群众免费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
◇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现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2009-2011年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群众体育健身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11年,全省100%的社区建有1个以上的健身点(配有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小篮板等),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要100%向社会开放,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2012-2014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2015-2017年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报刊、演艺节目、文化培训等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
◇2018-2020年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欣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形成完善的现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专家解读】
段华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
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
《规划纲要》堪称
“行动路线图”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颁布堪称“行动路线图”,表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进入“如何实现”的具体操作层次。《规划纲要》中,基础服务类公共文化体育的提出和实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重要性在于它们作为一个个亮点、一个个支点,共同标志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个轨迹点、成长点,将会对广东未来的文体公共服务、乃至广东未来的全局发展产生影响。因为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虽是小的事情,但是影响大的战略布局。这些看起来是小措施,一旦发展起来就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带来大的变化。
在《规划纲要》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公共文化体育均等化的建设目标,关键在于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到实处。在《规划纲要》有关“公共文化体育均等化的建设目标及实施路径”的内容中,“十分钟文化圈”、“十公里文化圈”都是比较新颖的提法,这个时空概念的提出用意和意义,意味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中心问题不再是笼统的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是大量地表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现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