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相当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不断逼近目标的渐进过程。但我们必须始终认识到问题的迫切性,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分割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破解这一“全局性”难题,我省必须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加大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必须加快从偏重经济总量向注重经济质量转变,从不平衡发展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转变,从偏重外源型经济向内外源型经济协同发展转变。汪洋书记曾指出:“现在检验我省能否实现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标准,考验党委、政府能力、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不只是要看如何能让珠三角健康发展,而且要看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外源型经济导致目前珠三角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时,农村居民的生活改善程度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导致“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的窘境出现。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深入推进“双转移”,正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工作中心。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双转移”是需要勇气的,但行之有效。不过,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心目中,对于“双转移”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当地经济发展基础差、底子薄,难以开展“双转移”工作,仍一心等待上级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待。原来发展条件固然重要,但绝非万能,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可以转换,关键在于对“双转移”有没有清醒的认识,破除因循守旧观念,从而赢取主动权。产业转入地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结合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优化“软环境”为落脚点来开阔发展思路和招商视野,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新兴产业,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明确发展方向。各地要依据现有资源、经济实力、地理区位等条件,进行经济结构差异化调整。如果没有特色的发展,就会产生相互消耗的后果,就会产生重复浪费,就容易顾此失彼,就容易被淘汰。
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也要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之间过大差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这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我省已出台《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要尽快研究制订落实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水平,又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将均等化视为绝对平均化,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增长方式转变,理应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作为相当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不断逼近目标的渐进过程。但我们必须始终认识到问题的迫切性,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以确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在集聚中走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