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年投两千亿升级公共服务 直接关系民生
时限:2009年至2020年;内容:教育卫生文体交通及生活住房就业医疗保障;目标: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报讯
2008年,广东率先破题研究编制全省基本
《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包括两大类八项内容:基础服务类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四项,基本保障类包括生活保障(含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住房保障、
根据《规划纲要》,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标准的一致和水平的均衡。力争做到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普遍覆盖,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率先实现省内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均等化,率先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国内位居前列,在国际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广东将分四个阶段推进上述目标:2009-2011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工作;2012-2014年,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覆盖;2015-2017年,基本实现地区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8-2020年,总体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教育
三年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规划纲要》提出,到2011年,全省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
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给予生活费补助并不断提高标准。
到2020年,2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珠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公共卫生
基层卫生站半小时就能到
到2011年,建立三级医院两个半小时服务圈、二级医院一个半小时服务圈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半小时服务圈,形成方便快捷的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
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医疗救助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逐步在全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到2020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人群之间公共卫生指标相近,健康水平趋于一致,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文化体育
建成“农村十里文化圈”
用三年时间,建成城市“十分钟
全省100%的
○公共交通
2017年实现公共交通为主
2009年—2011年,加快建成广珠、广佛、穗莞深、莞惠、广清、佛肇以及广佛环城佛山西站至长隆等城际交通线路,构筑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主轴。
到2017年,公共交通成为主流出行方式,建成全省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轨道交通通车里程逐步提高,运送能力不断增强。
○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全面衔接全省统一
2009-2011年,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基本统一;到2011年,欠发达地区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2012-2014年,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形成,实现省内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2018-2020年,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衔接和全省统一,实现
○住房保障
非户籍常住人口可住廉租房
2009-2011年,基本解决全省城镇户籍7万户低收入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全省特困农户危房改造2.1万户;2012-2014年,全面解决城镇户籍低收入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逐步将非户籍
○就业保障
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
到2011年,90%的县(市、区)、80%的街道(乡镇)和75%的社区能够提供较为完备的基本公共
2018-2020年,全面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城乡及区域间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均等化。
○医疗保障
明年医保补助提至120元
到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以上,社区卫生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2年开始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根据医疗服务价格、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