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财税体制改革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财税体制改革

积极财政政策如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2023年12月19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财政工作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贯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下,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效能,激发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2023年,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均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能,精准、全力做好保障,为经济回稳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当前依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挑战。

  “为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以及用好财政政策空间等,意味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继续发力。”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蓉认为,随着宏观政策效应释放、市场需求回暖、产业转型稳步推进,明年经济有望延续向好态势,总量再上台阶。

  从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和抓手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对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减税降费政策、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等作出要求。

  针对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认为,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空间较为充足,需要充分创新政策工具和手段,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金融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财政手段克服中短期波动,改善经济整体预期。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等多层面的多元化发展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就是要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有保有压、保障重点支出,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改善民生水平。”李旭红说。

  今年以来,为支持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着力稳信心、激活力、增动能,我国大规模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6万亿元,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明年的税费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如何贯彻这一要求?李旭红认为,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税费支持政策结构,继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降低企业税收成本,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另一方面,要继续围绕制造业等重点支持对象,发挥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优惠政策的效应,通过系统发力、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针对用好政府专项债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充分发挥政府资本的撬动效应,对于增强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李旭红认为,合理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可以更好地放大其撬动投资的效应,加大更多关键领域、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经济平稳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相关规定,目前我国专项债券可用作资本金的领域主要包括铁路、收费公路、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城乡电网、水利等13个。

  “除上述可用作资本金的领域外,各地方正在实施的一些完善型、提升型项目如老旧小区改造等,并未得到专项债券资金覆盖。”刘蓉指出,此次会议明确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预计明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将稳步扩容,在相关支出领域进一步缓解各级财政压力,更好发挥财政保民生、促发展的作用。

  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一些地方财政运行面临较大压力,收支矛盾加大,中央财政也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今年转移支付规模超10万亿元。为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对此,李旭红认为,应持续推动财力下沉,在保障财政资金直达基层财政这一“神经末梢”的同时,注重区域间财力水平的均衡,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地方财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更好地发挥财政在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针对宏观政策之间的协同、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需要宏观经济与非经济政策多管齐下、密切配合,提振发展信心和底气。”姚东旻认为,坚持产业、就业、社保、人才、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与宏观政策同向发力,才能防止出现政策合成谬误,更好地发挥政策实效,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