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

《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排序 字号 自动更新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晓伟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29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并于今年3月10日正式公布。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分管领导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若干政策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广东省副省长王胜先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先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先生;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先生;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斌先生;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魏文涛先生。

  现在,有请王胜副省长介绍《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

2025-04-01 10:05:46

广东省副省长王胜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多次强调,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国务院也先后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广东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谋划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黄坤明书记指出,广东兼具机电技术与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王伟中省长亲自担任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近期,通过全面摸排产业链短板,梳理资金、人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数据要素等资源需求,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

  《若干政策措施》以支持、服务企业为导向,立足于强化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给,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2条“干货”政策措施,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力争实现“六个一批”,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一、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面向全球加强协同创新,争取更多创新资源落户广东。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旗舰项目、重大专项,在上述领域部署攻关任务。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省财政按规定给予配套奖励。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省财政按规定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该领域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在省级支持的基础上再“加码”,鼓励地市给予奖励,省财政进一步按照地市奖励资金1:1予以激励。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对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三、部署一批高能级平台。推动现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学研平台能级提升、联动发展,因时因势谋划高能级平台,支持建设开源社区、开源生态中心和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交流共享、算力调度、数据训练、大模型评测等服务。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每个给予最高800万元资助。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打造广东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

  四、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突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在重点领域应用赋能,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医疗、养老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挖掘开放应用场景。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试点,每年择优支持工业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案例,每个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五、 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把吸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作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求和重点任务,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广东”大赛、“越来越好”国际设计大赛中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有关专项赛,以赛促新、以赛促创,通过大赛选拔人才,强化技术交流合作。

  六、 完善一批标准法规制度。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对主导制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资助。探索创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监管沙盒”等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将在全省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加快打造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诚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和投资者到广东投资兴业,推动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落户广东,共同助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携手共享发展机遇,共创辉煌未来。广东将秉持务实、高效的服务理念,以强企惠企为中心,努力营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025-04-01 10:23:46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晓伟

  感谢王胜副省长。现在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大家举手提问,并且在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2025-04-01 10:24:19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工信厅的曾厅,刚刚提到省里将积极推动“机器人+”行动,全力打造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场景,请问广东将如何深化“机器人+”场景应用工作?

2025-04-01 10:24:59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的计划是,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机器人+”场景应用工作,我们将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聚焦提高生产效率、赋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民生,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一是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广东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优势,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机器人标准化测评环境,强化机器人产业标准化技术支撑。在一些关键的共性技术环节,比如说智能机器人多模态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可靠性提升、动作仿真、自主作业、多机协作和人机协作等方面展开联合攻关。

  二是推动产业链整合。我们将推动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推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建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该联盟正在筹建中),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面向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龙头企业等共同构建机器人产业检测认证体系。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三是多方位深入拓展应用场景。比如,在工业领域,以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产业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特别是要鼓励制造业企业开放非标场景和复杂工艺场景,鼓励他们与机器人企业联合攻关,高水平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在民生服务方面,我们将以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城市管理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智能机器人的推广应用,重点提升人机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家庭服务、教育、商业及社区服务体验等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面向恶劣环境、危险活动环境,比如消防救援等领域,我们将加大智能机器人在消防应急和极限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作业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将尽快遴选“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征集和发布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大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推动机器人普及应用,提高企业生产服务效能和人民生活的品质。

  谢谢。

2025-04-01 10:35:14

点击查看更多
网友留言
自动更新

栗hi:接下来将推出哪些财政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呢?

[广东省财政厅]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广东财政将推出以下财政政策支持:一是专项资金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各行业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鼓励更多项目申报。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给予配套奖励。二是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扣减、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等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产业基金支持: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30亿元。同时,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建立容错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全部网友留言 我要留言
测试音频

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