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积极探索“补改投”改革路径 助力侨乡典型镇培育发展
为进一步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充实镇级财力,江门财政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积极探索“补改投”改革路径。2024年,江门市首批6个省级典型镇共获得省财政2.57亿元培育资金的补助,为打造具有江门地方特色示范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目前该6个典型镇已分别完成1个“补改投”项目的出资,共投入省级典型镇培育资金4208万元,预计撬动项目投资3.58亿元。
坚持系统谋划。江门市财政建立“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严落实”的工作机制,邀请省财政厅熟悉业务的骨干开展“补改投”专题培训,印发《江门市“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镇培育补助资金“补改投”试点项目工作指南》。同时,按照业务部门管项目、财政部门管资金的原则,会同江门市住房城乡建设、文广旅等业务部门,多次实地走访典型镇培育项目现场,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加强业务督导。
立足禀赋特色。立足江门市6个省级典型镇在旅游、农业、制造业方面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特色,按照一个镇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原则,围绕“文旅+”、“农业+”、“制造业+”等产业发展方向,以成熟一个推动一个的方式,支持各镇以“补改投”方式打造能“打粮食”的项目。如:结合开平市赤坎镇海外华侨众多及旅游强镇的特点,指导该镇使用1600万元以“补改投”方式投资“梦回开平·侨海华韵”项目,打造“文旅+”特色产业,该项目1月18日正式开业,当天客流量达6万人次,实现“开门红”。结合鹤山市共和镇作为该市工业经济主阵地之一的特点,重点关注“制造业+”特色产业,使用600万元以“补改投”方式投资鹤山工业城绿能产业园区建设(一期)项目。
注重经验推广。为继续做好省级典型镇“补改投”工作,有效积累公共资产、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已落地项目的管理。通过项目收益反哺典型镇培育发展,在努力推进首个典型镇“补改投”项目——开平市赤坎镇“梦回开平·侨海华韵”文旅项目落地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加紧修改完善《江门市“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镇培育补助资金“补改投”试点项目工作指南》,并向其他典型镇分享相关做法,加快推进第二批典型镇“补改投”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