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延续平稳回升 支出保持必要强度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71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61亿元,同比增长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5610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国税收收入70379亿元,同比增长12.9%;非税收入12792亿元,同比增长6.8%。
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41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0196亿元,同比增长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222亿元,同比增长6.9%。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上看,1—4月财政收支形势运行平稳向好,充分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效果初显。
收入延续平稳回升态势
主要税收收入方面,1—4月累计,国内增值税27923亿元,同比增长58%;国内消费税5893亿元,同比下降17.9%;企业所得税17745亿元,同比增长3.7%;个人所得税5384亿元,同比下降2.4%;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6073亿元,同比下降12%。
业内专家表示,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还受一些特殊因素影响:一是部分2021年末收入在去年年初入库,抬高基数,拉低收入增幅。二是去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在今年入库和部分税收错期入库,拉高今年收入增幅。三是去年4月开始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今年恢复常态,退税额同比大幅减少,直接拉高4月当月收入增幅至70%,相应拉高1—4月累计收入增幅。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约4%,可比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延续平稳回升态势。
从税收收入看,1—4月累计,国内消费税下降17.9%,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12%,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个人所得税下降2.4%,其中,限售股转让所得下降较多。房地产市场仍处于逐步恢复中,契税增长6.3%,连续3个月增幅回升,主要受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窄、部分重点城市二手房交易市场回暖等因素带动;房产税增长20.5%,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11.5%,主要是部分地区收入错期提前入库;耕地占用税下降8.8%,土地增值税下降15.2%。
白景明表示,从收入结构看,税收实现正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结构优化。比如,增值税增长58%,除去年留抵退税规模大压低了基数等因素外,主要是实体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快速发展扩大了税源。同时,服务业快速恢复增长拓展了增值税税收空间。企业所得税增长3.7%,主要是结构调整助推企业提高利润水平,也说明多年来的减税降费政策起到了“放水养鱼”的作用。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体现了经济总体延续平稳回升态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也体现出财政可持续性得到改善。
“具体从税种来看,主要反映市场主体经营状况的税收指标,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呈现出同比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李旭红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大幅上升,除经济恢复因素外,主要是基数效应导致。去年3—4月疫情突发,经济下行导致税基下行,同时增值税留抵退税主要在二季度完成,导致同期税收收入增速较低。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增速会呈现一季度低、二季度高、三四季度有所回落的格局。
“因此,财政政策仍需加力提效,同时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提高理财水平。”罗志恒表示,4月份经济恢复节奏有所放缓,当前经济仍属于恢复性增长,经济动能、民间投资信心仍不足,要进一步落实对中小微、个体工商户等的减税降费,同时财政支出继续发力,推动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罗志恒具体分析指出,增值税同比增速大幅增长主要是基数效应,资源税负增长是去年的高基数所致,车购税负增长主要是今年汽车销售同比有所下滑,个税累计同比负增长可能与宏观经济形势、社会薪酬结构优化以及申报抵扣项目等有关。
从地方收入看,1—4月累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8%,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约5%。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13.1%、18.8%、1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分别增长4.7%、3.1%、5.6%、7.7%,中部地区收入累计增幅较低,主要受4月份非税收入下降影响。
重点领域支出力度加大
1—4月累计,主要支出项目如下:教育支出13084亿元,同比增长6.9%;科学技术支出2743亿元,同比增长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24亿元,同比增长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20亿元,同比增长10.3%;卫生健康支出7941亿元,同比增长8.7%;节能环保支出1576亿元,同比下降1.1%;债务付息支出3391亿元,同比增长9%。
“从财政支出看,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支持。”李旭红表示,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债务付息支出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增幅最大。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保障。
罗志恒表示,科技支出、民生保障支出增速分别高于总体增速2.2个、3.5个百分点,反映出财政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债务利息支出增速相对偏高,与地方债务规模较大有关,要进一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白景明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率超过收入增长率,充分表明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从支出结构看,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等基本民生均大幅增长,这意味着财政支出在扩大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白景明说。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4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601亿元,同比下降16.9%。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94亿元,同比增长7.5%;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3407亿元,同比下降18.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761亿元,同比下降21.7%。
1—4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928亿元,同比下降11.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329亿元,同比下降65.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599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16106亿元,同比下降17.1%。
前4月专项债发行15272亿元
1—4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1857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303亿元,主要用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小水库除险加固等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设;专项债券15272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建设,推动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建设实施。
罗志恒预计,后续专项债发行进度将进一步加快,三季度有望基本完成全年3.8万亿元的发行任务。专项债加快发行,可以更快地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社会投资,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稳定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更好提振市场信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持续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不断提升储备项目质量,切实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