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农发精准发力 群众脱贫致富
编者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举措,具有提高土地产能,减少抛荒面积,从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也因此成为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抓手,为贫困地区和群众喜闻乐见。
茂名市电白区地处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从2010年起,列入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重点帮扶县(区)。茂名市及电白区两级农发部门积极作为,利用部门优势,为该区贫困群众精准把脉,精准发力,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导到贫困村、贫困户中实施,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据统计,在“十二五”期间,该区共利用中央、省和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5亿元,其中1.7亿元安排给贫困村贫困户实施,通过定向打靶,对准该区140多条省定重点贫困村和10600多户贫困户,进行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产业化带动等项目40多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扶贫效益,大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发挥项目优先效应 设施建设得以推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2011年以前,电白区由于相当部分贫困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溉渠道严重阻塞,导致农田撂荒弃耕现象较为普遍。为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自2011年以来,电白区在贫困村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于“三优先”,即项目申报优先,勘察设计优先,资金安排优先。如针对该区边远山区马踏镇水毁设施严重的情况,该区农发部门在下达国家、省和市的项目资金时,连续两年安排1000多万元,对该镇1.3万亩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治理,解决了项目区贫困群众多年想解决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全面优化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群众奔康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一举措,得到包括马踏镇在内的21个贫困乡镇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广泛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在项目用地和配套资金筹措方面群众一呼百应,项目建设实施大为加快。至2015年底,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全区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12.28万亩,完成投资额1.5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12亿元,村民投工投劳0.41亿元。开挖疏浚渠道280公里,衬砌渠道110公里,渠系建筑物50座,扩建加固的小型蓄排水工程35座。经过土地治理,该区在短短5年内,复耕农田近1万亩,建成节水灌区2.3万亩,大部分改造后的农田能旱涝保收。同时,通过利用和协调好农业部门的农田确权流转政策,使单家独户耕作向连片综合开发迈进,农田顺利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综合利用价值,也提高了贫困户在内的项目区所有群众的收益,该区一年农田承包金从2010年前的400元/亩提高到现在的800元/亩,提高了整整一倍。另外,贫困户除了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外,还可到农业公司、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所流转的土地里打工,获取稳定劳务工资,增加了收入的渠道。
发挥扶持融合效应 三大产业得以发展
近五年来,该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找准贫困对象脱贫增效的特色产业,如南药、蔬菜、果品、水产、畜禽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予以扶持发展,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实施产业扶持项目中,该区农发部门注重发挥融合效应,选择带动贫困户大的龙头企业实施,如水东芥菜是以产地赋名的电白著名特产。该区在2014、2015年连续两年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东芥”资金1200万元,通过在电白正绿菜业公司实施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洒大棚设施、生物农药等项目,使公司发展突飞猛进,大步迈向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发展。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00亩,辐射带动周边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200多户贫困户、形成近7000亩“水东芥”种植基地,户均年增收8400元。还有,该区在农发项目中积极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使贫困群众利用电脑信息或者手机微信,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近5年来,通过在林头等5个果区的乡镇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帮助贫困地区广大群众销售荔枝12000吨,龙眼6000吨,黄皮2500吨,火龙果2200吨,尽最大程度帮助贫困地区的水果“走出去”,从而让困难群众的荷包“涨起来”。此外,该区农发部门还注重扶持粮油加工、罗非鱼切片、龙眼肉烘干、禽蛋保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拉大扶贫产业链条,为扶贫开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发挥综合治理效应 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近年来,该区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中,主动面向贫困面重的乡镇或村庄,使之治理一方,带动一方,造福一方,并形成良好的产业示范带动效应。通过进行山、水、田、林、路多方治理,大大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如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村坡心镇排河村由于外出人口较多,近年来弃耕现象较为严重,经农发部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驻村工作队顺势启动复耕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复耕农田200亩,种植生态水稻、有机蔬菜和观光葡萄,不但实现稳定脱贫,还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使该村一举成为城郊特色农业和美丽乡村的示范村。又如茂名市2013-2015年新一轮扶贫开发村林头镇大角村经过治理中低产田2000多亩,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四季豆、苦瓜、花卉等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带动产业发展,并进一步整合大角村的村容、村貌、村风及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将大角村的古民居、公园、水库、搬迁新村、500亩四季豆基地、200亩沙糖桔基地、300亩三华李基地进行无缝对接,利用濒临旅游景区麻岗热水温泉的地理优势,打造一条游客喜闻乐见的乡村游览路线,开展“新春赏李花”“初夏品荔枝”“金秋看桔子”“隆冬走故居”的旅游活动,引进客源入村,为群众脱贫致富增加新的门路。
发挥资金整合效应 “精准滴灌”得以凸现
该区农发部门克服扶贫开发中“大水漫灌”的弊端,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由“大水漫灌”粗放管理向“精准滴灌”精细管理转变。一是花小钱办大事,如该区农发部门在实施精准扶贫项目中,发挥财政资金导向,精打细算,选准带动强、辐射广、增效快的项目,进行“精准滴灌”,不让“肥水外流”。如扶持的茂名(粤西)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规模120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水果、蔬菜交易区对外开市,月交易额达2亿多元,成为茂名乃至粤西地区规模最大、资源最优、配置最全的一级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带动该区贫困户种养的农产品在家门口顺利实现销售,大大提高了贫困对象的收入。二是引导更多资金参与到农发项目中来。该区在农发项目中,开源节流,既利用好自有资金,又引导和整合更多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如该区农发部门与农业、水利部门建立协商联席会议,将“一事一议”、小型水利项目的资金整合到农发项目中,形成多方发力,有效推进。三是建立资金使用倒查机制。在落实贫困村项目中,该区农发部门执行严格的资金监管,使得农发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实行边实施边审计,并实行工程项目终身负责制,真正使到资金“精准滴灌”,造福更多的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