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资调剂共享有了平台
日前,财政部出台通知明确,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进一步扩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功能,打通中央和地方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通道,为推进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级次、跨地区资产调剂共享提供坚实基础,这是有效盘活并高效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举措。
为何要建立平台,平台如何实现资产调剂共享?与已有的资产调剂共享方式相比,平台有哪些优势?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阐释。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加强国有资产调剂共享、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率有着现实需求。
据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断加强,资产盘活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资产闲置低效与短缺并存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职的保障水平。
资产调剂共享是实现资产梯度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做到物尽其用的有效手段,对于节约财政资金、有效保障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益,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建设平台十分有必要。
目前,中央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全面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模块办理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资产管理模块中的调剂共享、动态监管等功能,可以全面展示可调剂共享资产信息,这就为建立和应用平台提供了工作基础。
据了解,平台设置调剂广场、共享广场、需求广场功能,可分别查询可调剂资产信息、可共享资产信息、单位提出的资产调剂共享需求,有效撮合供需双方信息。
具体来看,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负责可调剂共享资产盘点和供需信息推送;地方财政部门负责汇聚本地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财政部负责汇聚中央和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确定需要调剂共享的资产,经供需双方沟通一致,按照资产使用或处置办法规定办理。
“平台充分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管理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行效果,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充分等优势。”上述负责人指出。
首先,覆盖面更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覆盖全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产调剂共享,这就打破了部门、级次和区域的限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效益。
其次,资产种类更加丰富,能够实现智能撮合。平台调剂的资产不限于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而是实现了对科研仪器等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调剂共享。同时,平台还能通过智能撮合资产供需信息,提高调剂共享效率。此外,平台还可以提供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服务,有助于更好发挥资产效能、支持科技创新。
最后,建设运行成本低。平台依托全国已经建成并应用的一体化系统,不需要增加建设和运维费用,由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实现以最低成本提高资产使用和处置效益。
针对推动工作任务落地,通知从调剂共享供给信息推送、发布以及加强平台推广应用等方面,作出详细部署。
具体而言,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及时开展闲置低效资产盘点工作,在资产信息卡上准确标注闲置、待报废、共享共用等信息,全面掌握底数,可以调剂共享的资产应当全部纳入平台;结合本单位履职需要、资产存量、使用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调剂共享需求,及时向平台需求广场推送信息,特别是针对房屋、土地、车辆、大型仪器等资产,提出具体技术指标要求;在资产配置时,应当优先考虑平台提供的可调剂或共享的资产。
通知明确,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于2025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已有调剂共享资产信息推送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于2025年7月31日之前首次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从2025年起,资产调剂共享工作将作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重要内容予以反映。”上述负责人介绍,财政部将运用平台情况纳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进一步推动做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