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新闻

打磨高质量发展“利器”——广东财政支持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工作综述

2024年05月11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作为工业和制造业大省,广东省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全年,以及今年全年预期目标,为广东省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支撑。

  一直以来,广东财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形成一揽子组合政策助力制造业发展,持续巩固制造业的“顶梁柱”作用,有力推动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

  制造业既是广东深厚的“家当”,又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利器”。据统计,2023年,广东财政统筹各类资金,集中财力优化政策积极支持制造业的创新性发展,全年共安排超272亿元为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和增长动力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制造业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

  从2022年12月开始,“制造业当家”成为广东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广东路径的高频词。2023年6月,广东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推出22条政策保障制造业当家战略有力有序实施。在今年开年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进一步明确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

  “当家的制造业必然是以新技术赋能的制造业,具备新质生产力的制造业才是可以当家的制造业。”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指出,近年来,面对国内需求结构新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新趋势,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出现了收益率偏低现象,这恰恰说明了“旧”技术支撑的制造业发展方式不适应新的形势。

  精准有效支持“制造业当家22条”

  “制造业当家22条”是广东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总“路线图”和“施工图”,明确提出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等,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顶梁柱”作用,加快塑造广东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优势。

  同时,“制造业当家22条”还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到2035年,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70%左右,制造强省全面建成。

  围绕贯彻落实“制造业当家22条”,近年来,广东财政重点聚焦四方面,持续完善财政政策引导机制,着力构建常态化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体系,综合运用一系列财政政策工具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水平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聚焦提质升级,支持大产业发展。2023年,广东省财政投入38亿元,引导推动9345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带动技改投资增速创6年来新高,持续推动制造业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新增追加下达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奖补资金1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新增下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7.74亿元,重点支持广州、珠海、汕头等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地市。

  聚焦产业承接,支持大平台建设。去年4月,广东省财政厅牵头制定出台《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财政支持方案(试行)》,以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注入资本金、融资奖励、标准厂房建设奖励、考核奖励等方式,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事后奖补、设立省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基金等方式,推动产业项目引进建设。去年,省财政投入42.5亿元,支持建设15个产业承接主平台,助力粤东粤西粤北提升产业转移能力,全年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600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超400个。

  聚焦招商引资,支持大项目引进。2023年,省财政新增追加安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资金6100万元,重点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领域材料、电子元器件、生产工艺装备等产品的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专项资金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促进新型储能产品制造能力和水平提升,推进全省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聚焦培优增效,支持大企业培育。对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用好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应收账款融资奖励、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对处于发展壮大期的企业,实施“小升规”奖补政策,引导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助力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培育壮大。2023年,省财政新增3.46亿元奖补资金,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灵活有力支持技术改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技术改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去年12月,广东印发《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产扩大生产规模、软硬件一体化改造等提升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了“力争全省年均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达到9000家以上”的目标。

  戴运龙指出,《若干措施》中的财政支持政策呈现新变化,主要表现为支持重点更明确、力度更大、方式更灵活以及资金统筹更多元。

  具体来说,《若干措施》明确,将财政支持技术改造政策从原来对所有行业、所有产业集群予以支持,调整为聚焦支持每个地市的10个重点产业集群,更好突出重点、集中发力;将原来技改项目由省级统一规定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的奖补比例,调整为由各地市自主确定奖补比例,以更符合实际情况,增强政策灵活度。

  此外,广东还将推行“政府贴息、银行让利、保险增信、租赁补贴、风险共担”的金融政策,2023—2027年力争引导不少于100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省财政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予以支持。

  今年,围绕提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财政还将持续突出支持抓好技术改造——省财政将安排资金39.41亿元,支持实施“技术改造十条”,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技改金融支持方式,撬动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技改资金供给,助推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眼战略关键领域,重点支持工程化攻坚和平台建设,增强产业链韧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一词被广泛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先进制造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先进制造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途径,而新质生产力促使制造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效、更灵活、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戴运龙表示,下一步,广东财政将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集成效应,加大支持创新发展力度,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方面,持续促进科学技术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今年,广东将通过优化创新财政支持政策,继续安排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100亿元,推动完善全过程创新链,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用于基础研究领域,达到38.6亿元,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并建立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运行支持机制,推动优化实验室体系布局,支持量子科学、生物多样性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研究;安排42.27亿元,推进实施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显示制造装备等战略专项,布局实施新一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支持实施一批旗舰项目,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安排17.97亿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坚持以应用牵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更多创新成果。

  另一方面,紧扣广东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提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在支持抓好平台建设方面,今年,省财政安排55亿元,加力支持产业有序转移,支持各地产业转移承接平台进一步提升承接能力,加快引进建设产业项目;安排5.5亿元,支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引进项目落地,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安排10.9亿元,支持各地积极引进建设产业带动性强、技术水平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围绕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省财政安排13亿元,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打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力军”。继续全面落实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实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贴息,并依托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行业撬动更多金融资源供给,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