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新闻

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切实保障“1+1+9”工作部署落实

2019年11月26日 来源:南方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

  近日,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省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深入领会理解《决定》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抓好全会《决定》的贯彻落实,在支持和推动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上担当作为、勇于实践,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推动保障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扭住“牛鼻子”加快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

  南方网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落实党委和政府各项决策的物质基础。这要求财政部门首先在政治上要过硬、绝对可靠,要把讲政治的要求始终贯彻到财政事业的发展中,贯彻到谋划财政工作、制定财政政策、推进财政改革的实践中。”戴运龙指出,我省财政部门将强化责任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解决财政工作问题的“金钥匙”,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广东的精神传统。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体现出近年来广东财政改革的勇气与决心。在2018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广东位居优秀等次第1名;2019年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评价考核,广东位列全国第7名;支出进度排名从2017年的第25名提升到2018年的前10名,再进一步提升至2019年9月的前5名……各项结果展示出广东财政改革的成效与魄力。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财政聚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稳扎稳打相结合,扎实有序推进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财政分配、财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支出结构合理优化、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监督问效透明有力的现代财政制度框架。”戴运龙介绍,扭住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这一改革“牛鼻子”,发挥“牵一发动全身”的引领作用,通过部门权责配置和财政管理重心的“两转变”、财政资金项目审批事项和预算执行流程的“两精简”,实现各方预算管理积极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两提高”,推动各级政府及部门强化管财理财意识、完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提升政府治理绩效。

  戴运龙表示,下一步,我省将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为引领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项目库建设为抓手,建立推广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审,用1—2年时间实现全省项目库建设和项目提前储备全覆盖,扩大下放审批权限的资金范围,推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在全省铺开。同时,以预算管理改革为牵引,持续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做好改革系统集成工作,切实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步伐。

  五个支持 四大机制

  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机遇。

  “广东省财政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以高站位落实大战略,以通规则探索新模式,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戴运龙介绍。一方面,通过“五个支持”,推动实现“双区驱动”效应。落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若干财政政策,通过支持人才集聚、资金过境、债券联动、平台互通、民生共享等“五个支持”,全力推进“双区”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四大机制”,推动增强“双核联动”作用。制订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特事特办工作机制,明确专门工作机制、“绿色通道”、政策协调指导、信息等四方面工作机制,及时对接广州、深圳诉求,积极协助争取中央支持。

  戴运龙表示,将深入研究财政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引领,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广州、深圳相关财税领域改革试点先行,指导两市按照战略定位和具体任务科学安排财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财政改革创新经验,以双区驱动利好叠加效应带动全省改革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实践作出应有努力和贡献。

  重点保障 减轻负担

  发挥财政体制、政策、资金保障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戴运龙表示,推动经济发展跨越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财政体制、政策、资金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制定完善财政政策措施的基本依据,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突出发挥好财政资金政策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和服务保障作用。

  首先是对重点领域予以强化保障。支持科技强省战略,2018年起省财政三年投入100亿元,落实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2015—2019年省财政统筹安排188亿元,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支持生态文明建设,2018—2020年省级财政统筹累计安排683亿元,突出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通过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2019年1—9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520.4亿元。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等四大行业新增减税额占总新增减税额近八成。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广东严格执行压减一般性支出政策,在年初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5%的基础上,2019年全年一般性支出压减10%,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和实施重大改革、重大战略支出。

  戴运龙表示,将持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政策和资金安排,特别是积极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支持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完善机制 加大投入

  财政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戴运龙表示:“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民生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民生制度更加规范、民生保障更加到位、民生标准更加提高、民生覆盖更加广泛,致力于实现人人平等享有较高水平民生服务保障的目标。

  我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设计和规划引领,先后两次修编《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制订覆盖十大领域104个项目的清单,全面构筑符合省情、涵盖全面、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广东在完善制度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2013—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超6万亿元,投入十件民生实事资金超1万亿元。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整体跃居全国前列,208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民生类支出占比维持在七成左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主要保障项目指标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将按照全会有关目标要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戴运龙表示,将进一步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支持建立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继续巩固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财政厅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戴运龙表示,全厅上下将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新时代财政改革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结合起来,与开展新一轮“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推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各项目标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到位、干出成效。

  ■一线实践

  全面推进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

  抓改革 转理念 见实效

  “我们有地方跳广场舞啦!”肇庆市封开县螺田村的村民最近很舒心,不少人每天都要到村口走走看看。那里,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广场已经建成。

  “预算改革赋予了市县充分的资金统筹权和具体项目审批权,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也大大提高了。”肇庆市封开县县长梁健梅在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情况时表示,预算改革后,市县充分利用省级下放的资金统筹权和具体项目审批权,有效达成了“投入一批、建成一批”的目标。

  今年以来,省财政厅紧紧围绕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项工作部署,实施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推动管财用财理念与预算管理方式发生深刻转变。

  “先谈钱后谋事”转变为“先谋事后谈钱”

  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符合条件的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可从45%下降至15%;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2018—2019年累计安排珠三角九市1900.2亿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十年投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约1600亿元……省财政厅以高站位落实大战略,积极做好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文章。

  “1+1+9”工作部署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省财政厅通过建立省领导专题研究分管部门预算、业务部门自主谋划预算、财政部门集中会审预算三项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排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同时做好项目库建设工作,明确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安排预算,做到“先谋事后谈钱”。

  2019年,省级财政安排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重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超过八成。在编制2020年省级预算时,项目库储备二级明细项目1.6万个、1504亿元,部门提前做好项目入库储备,确保预算一经批复即可及时支出。

  “重分配轻管理”转变为“花钱必问效”

  如何做好新时代财政管理工作?省财政厅转变用财理财理念,使“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深入人心。在编制2019年预算时,省财政厅对2018年省级重点评价中评价结果为“中”“低”“差”的项目采取了压减、调整结构等措施,较2018年预算共压减、调整13亿元,压减率近50%。

  该做法对部门转变观念、重视预算执行和绩效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看,将事后监督拓展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督促部门主动加强资金下达后的跟踪监管,较好解决以往“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审计部门直接对负责资金分配使用的部门、市县和用款单位实施审计监督,2019年省审计厅实现对117个省级部门审计全覆盖;依托“数字政府”技术支撑,建设全省预算管理大数据监控平台,实行预算管理动态监控,落实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双监控”,实现全流程“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及时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

  “财政全流程管理”转变为“各方权责更加协同”

  预算改革科学划分和落实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各主体、各环节权责,财政部门从全流程预算管理转变为聚焦预算编制和绩效监管,由业务主管部门全面负责本部门预算执行,推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归位”业务部门,按照这一要求,省财政厅一方面实施“省级向市县”“财政部门向业务部门”两个放权,另一方面一系列持续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措施接连出台。

  2018年广东省级下放市县审批权的专项资金规模达200多亿元,2019年达400多亿元,规模翻番;建立“一个部门对口省财政厅一个处室”服务工作机制,市县收到省级资金后制定分配方案转下达时间由平均3个月压减到1个月以内。

  预算改革后,各方自主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比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近三年来每年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11亿元,落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工作;揭阳市从省市安排的21亿元涉农资金中统筹整合6亿元用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动练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黄叙浩 通讯员 岳才轩)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