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展厅 > 财政图片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展厅 > 财政图片新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潮起珠江:从广东速度到广东质量——专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

2019年09月17日 来源:《中国财政》

  走进广州的老街区永庆坊,广彩、广绣、粤剧……一条条巷子,一间间老店铺,无不透着浓浓的岭南文化。过去这里电缆纵横、盘根错节,不少房屋濒临倒塌,路面被泥土覆盖。如今,街区环境大提升,建筑物翻新恢复昔日风采,保留了乡土乡愁的同时,也把现代创客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引入进来,历史街区重新焕发了光彩。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第一站就到了这里。

  在永庆坊,游人如织,记者感受到了对传承的坚守和对创新的包容。这种传承和创新、坚守和包容,正是广东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精神的彰显吧。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省份,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显著成就。广东财政也得到快速发展,财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和体制保障。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戴厅专访-内网.jpg

  潮起珠江的南粤故事

  先来看这样一组“大数据”:从1978年到2017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85.85亿元增加到89705.23亿元,年均增长1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70元增加到8093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6年全国第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12元增加到40975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3元增加到15780元……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创造了广东经验。如果把中国经济看成一艘巨轮,那么广东就是巨轮前行的一个重要引擎。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改革开放是广东不竭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以“敢为天下先”的历史担当和“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探索中先行一步,“全国第一”这一关键词频频出现引人关注。

  1978年,广州市芳村区率先放开了河鲜、蔬菜价格,带动了蔬菜、河鲜、水果等农副产品价格的陆续放开。

  1978年,东莞虎门镇与外商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

  1979年,蛇口炸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同一年,广州东湖新村开工建设,这是第一个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开启了住房商品化改革的路子。

  1980年,深圳特区正式成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迅速成为特区建设者们奉行的口号。

  1982年,中国第一代打工仔、打工妹出现,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1983年,深圳出现了股份制企业,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在深圳公开发行。

  ……

  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多数时间,广东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市县、乡镇,都像深圳一样,突破原有的体制与经营模式,不断探索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经济发展年年上新台阶。

  同样,广东财政也走在了改革的前列。紧紧围绕党中央在不同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改革开放大局,把中央改革精神与广东发展实际有机结合,发挥财政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作用,探索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财政改革路径。“广东的财政改革发展大体经历‘统收统支制’‘包干制’‘分税制’‘公共财政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等五个阶段。”戴运龙介绍说,“尤其是在公共财政改革纵深推进过程中,广东以匹配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搭建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财政改革由局部调整迈入整体机制构建的新阶段,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专访2-内网.jpg

  从高增长到高质量的嬗变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戴运龙说。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7日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要走在全国前列;当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再次提到广东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成为近年来广东的一大亮点。

  东莞是广东的制造业重镇。曾经,全球每10双鞋就有一双产自东莞,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成为东莞的代名词。而如今,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东莞制造”,智能制造在东莞制造业企业中蔚然成风。统计显示,东莞加工贸易的比重已由98%降至41.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2.3%。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30年经济总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如何实现动力转换,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松山湖,一幅诗意山水与现代建筑相互掩映的大画卷,坐拥8平方公里的湖面,6.5平方公里的湿地,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绿化覆盖率超过60%,生态环境可媲美4A级景区。18年前,松山湖还是一片荔枝林;如今这里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沃土。既有着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也有着28.5秒就可封装一台智能手机的华为南方工厂,尤其吸引记者的是颇具欧洲建筑风格的华为“溪村”。

  说起“溪村”这个名字可能多少有些陌生,可若说“华为小镇”,想必早已名声在外。每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就是在这里举办,而“松山湖+华为”碰撞出的奇妙火花,成为松山湖乃至东莞最引人瞩目的地标。1900亩的区域内,有仿照意大利维罗纳、德国海德堡等12个城市的经典建筑林立其中,全球化的气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具有制造业各行各业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华为作为高端电子产业的龙头企业,选择松山湖不仅仅是看中松山湖的环境,也是看中松山湖乃至东莞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依托东莞的制造业基础,作为科技创新发展引擎的松山湖,布局了以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引进了华为终端、蓝思科技、华贝电子、华勤通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经济发展跨越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财政体制、政策、资金的保障作用。”戴运龙表示。为此,广东财政通过“两加两减”,即加强重点领域财政保障、加大财政改革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等,积极发挥好财政资金政策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引导带动和服务保障作用。“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深化增值税改革、社保费率降率减负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这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戴运龙说,“特别是广东制造业发达,通过增值税改革、降低增值税率等,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让企业和人民群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半年,广东全省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727.8亿元,超过年初测算全年减税降费数(2681亿元)的64%,其中:减税1509.4亿元;减轻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136.9亿元;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缴费81.5亿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广东还积极对标国际先进地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以松山湖为例,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优化。这里设立了综合性服务中心,落实“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1200多项服务事项,让群众走进一扇门,解决百件事,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专访3-内网.jpg

  谋划对外开放新格局

  珠江之畔、南海之滨,港珠澳大桥像一条银龙飞旋向海,成为网友点赞的“最美地标”,这也是宣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里程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戴运龙说。继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之后,今年7月,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三步走”安排、九项重点任务,详细列出最近三年实施的100条举措。

  可以说,大湾区建设正在改变广东的经济地理版图,一个个港口、机场和高铁站,将大湾区打造成为辐射全球的供应链枢纽。据当地人说,过去从珠海运货到香港,需要经虎门大桥,再从深圳过关,耗时至少5个小时;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只需不到1小时。以往从香港尖沙咀坐船到广州南沙区至少要2小时,如今从香港西九龙出发,35分钟就可到达。

  横琴,这个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的岛屿,与澳门仅一河之隔,总面积却是澳门的三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在对接港澳、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09年8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同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正式成立,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政策,定位于“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和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横琴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记者走进横琴,切身感受到这个当年蕉林遍野的荒岛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

  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项目。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考察,他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就是服务港澳和内地青年交流合作、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孵化平台。中科智谷(横琴)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创谷2018年度“创业之星”之一,其创始人毕业于澳门城市大学,在VR风潮和内地市场的吸引下到横琴成立公司,致力于为城市空间规划展示及房地产文旅展销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如今已参与珠海及周边城市十余个城市空间项目。截至今年6月30日,创业谷已经累计孵化项目352个,其中澳门项目198个;累计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园区先后荣获市级孵化器、省级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20余项荣誉资质,已经成为内地与澳门重要的创新孵化基地,在推动珠澳合作、促进产业集聚、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访4-内网.jpg

  财政改革再出发

  戴运龙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财政锐意改革创新,改革发展成效明显,为广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广东财政厅的数据显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78年的41.8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105.26亿元,41年间增长288倍,年均增长15.2%,收入总量从1991年开始连续28年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位。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财政支出保重点、保民生、保基层,2018年民生类支出108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7%。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戴运龙介绍说,近年来,广东财政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全新定位破题,围绕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目标,以深化预算管理、明晰事权和支出责任、构建地方税收入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配置政府公共资源为重点,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实施了构建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细化预算编制、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全面实行项目库管理、基本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规范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加大预算统筹力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系列改革措施。在整体构建规范完整、透明高效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机制的基础上,2018年起推行省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这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战役性改革。改革聚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效能,简政放权,通过“两转变、两精简”,即转变财政管理重心(从管控全程向“管住两头、优化中间”转变)、转变部门权责配置(压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精简财政资金项目审批事项、精简预算执行流程,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实现部门、市县推动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益“两提高”的目标。

  二是扎实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深入研究起草全面实施预算绩 效管理实施意见,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全过程,通过构建结果导向、关口前移的预算绩效目标机制,动态跟踪、及时干预的绩效监控机制,高质量、全覆盖的绩效评价机制,刚性约束、公开透明的绩效结果应用机制等“四个机制”,完善层级配套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标准体系、第三方机构跟踪监管等“三个体系”,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2017年制定了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在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开展省与市县划分改革试点,探索形成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清晰框架。结合省以下权责划分调整改革进展情况,相应健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比例,增加市县可统筹财力和资金分配使用自主权。

  四是深化税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营改增改革实现了全面扩围,积极开展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改革,理顺税制降低企业税负,规范市场环境,有力地支持了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首批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等系列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

  五是深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后两次修编相关规划纲要,形成“5+5”(即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在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的基础上,推动民生财政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措施落实,探索形成多样化供给形式、多元化供给主体的格局,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意度持续提高。

  六是深化财政投入机制创新改革。充分利用广东市场经济发育充分这一优势,突出在经营性领域发挥财政政策杠杆作用,通过建立全省PPP项目库,加快推广PPP模式运用;进一步完善股权投资支持方式,扩大财政经营性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设立政策性引导基金,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等投入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财税体制对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保障作用,推进了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流淌的珠江,见证着广东发展的奇迹。

  戴运龙表示,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集中财力支持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实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财政保障。

  记者  李颖  李烝  特约通讯员  代兰兰

  原载于《中国财政》2019年第17期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