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
近三年来,财政部主动顺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主动顺应数字中国和数字政府建设要求,自主创新财政票据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和深化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截至2022年8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全面开展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超过50万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具出财政电子票据,累计开票量超过110亿份。近三年来全国财政系统节省财政票据印制费财政支出10亿元以上。
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推进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作出部署。国务院这份指导意见提出,“发挥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政务服务平台作用,实现全国财政电子票据一站式查验,推动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并要求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突破,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财政票据和税务发票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础凭证。财政票据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交通等众多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排队等待时间长、缴费取票不方便等生活中不便捷问题,财政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和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在全国全面推进了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目前,财政电子票据在医疗、教育、交通、司法、慈善捐赠、不动产管理、金融、税务、工会等所有公共服务管理得到广泛运用。
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更是在于改革带来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变革、管理理念创新。按照数字政府建设的要求,财政部门要从全局出发,以财政电子票据为基础平台,不断探索建设财政电子票据全生命周期应用体系,深化拓展财政电子票据应用,推动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助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数字经济红利。
三年来,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一年上一个台阶,改革成效显著。
(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覆盖面显著提升。全国超过50万家单位实施了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覆盖绝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如江西、贵州实现财政电子票据全覆盖,全面进入“无纸化”时代;重庆、广东、浙江、山东、河南、广西、福建改革覆盖面也达到了90%以上。同时,作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医疗电子票据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医疗机构上线率大幅增加。全国医疗机构电子票据总体上线率达到52.3%,其中三甲医院上线率达到68.2%。浙江、贵州、江西、山东、河南、海南6省份医疗机构上线率达到100%。二是开票量显著提升。全国财政电子票据开票量已经超过90亿份,且以每月超过5亿份的速度不断增加。其中,浙江财政电子票据累计开票量达到了16.8亿份,江苏达到了12.5亿份,广东、四川、山东三省超过了5亿份。以全国每年100亿份的财政票据使用量计算,财政电子票据使用量已经超过纸质票据。三是使用效益不断提升。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纸质票据使用量大幅减少,相关单位工作程序得到了有效简化,带动了全社会效益的提升。据统计,改革推进以来,票据印制费大幅减少。截至目前,同比上一年,因纸质票据印制费支出减少,全国累计节约财政支出10.45亿元。其中,2019年节约财政支出2亿元,2020年节约财政支出2.97亿元,2021年节约财政支出5.36亿元。四是开展创新性探索。浙江探索开展财政电子票据无纸化报销,多次被列为省委省政府数字政府建设示范应用项目;四川、重庆通过“点对点”对接的方式,实现川渝地区财政电子票据互认和报销入账;贵州全面梳理、统一规范往来票据开票项目,将开票项目设立权限上移至省级,发布了《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开票项目目录》。
(二)医疗电子票据报销应用取得新成效。浙江创新上线“医保异地零星报销网上办”“商业保险理赔掌上办”等民生服务应用,为群众带来了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广东通过电子票夹的方式,与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的理赔系统进行关联对接,探索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在商保领域的“一站式”结算报销应用。截至目前已为4万多人次提供了在线报销“零跑动”服务,涉及电子票据约10万份,总金额约2.5亿元;深圳推动财政电子票据商业保险报销手机一键报案,商业保险公司受理、理赔全程“线上办”,有效减少了保险公司核查时间和客户柜台办理时间;江西为37家商业保险公司的219家分支机构提供票据信息查验、入账反馈、报销信息共享等信息,有效解决虚假票据、重复报销等问题,目前已处理业务近3万笔;福建打通了财政—医保—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渠道,实现了应用医疗电子票据的参保患者就医费用零星报销全程网办,报销时限平均缩短10个工作日;广西实现了财政—医保系统互联互通,医保报账信息可快速反馈给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平台,有效防范重复报销,同时提升了居民使用财政电子票据进行医保报销的时效。
(三)应用财政电子票据优化办事流程实现新突破。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许多省份聚焦高频民生领域,应用财政电子票据优化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浙江推出“浙里办票”,单位或个人认证后,可自动归集名下财政电子票据,享受全省财政电子票据一站式归集、下载、查验、存储等服务,并与单位财务报销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效衔接,实现票据开具、接收、报销、入账、归档等全过程数字化、无纸化应用;福建在通过财政非税票据系统串联法院业务系统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创新打造诉讼费收缴退付开票全程电子化闭环管理新模式,解决法院“诉讼费退费”管理难题;江西、宁夏、甘肃、广西等将交警罚没、教育缴费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改革的重点,提高缴费便捷度、实时推送电子票据,打通政府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举措不断创新。广东财政、卫健、医保三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卫健委基层医疗收费平台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票据改革。对个别欠发达地区,利用“银医合作”方式,带动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减轻当地财政、基层医疗机构负担,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改革进度。广西鼓励各市县参与改革规划制定、探索改革模式,充分激发基层活力,有针对性解决改革“堵点”,实现了改革工作快速突破。河南在应对“7·20”特大洪涝灾害中,紧急启动电子票据离线开票模式,指导帮助用票单位在无法连接财政票据管理系统的情况下,正常开具电子票据。针对捐赠激增的情况,畅通互联网电子票据开票渠道,满足防汛救灾捐赠业务的票据需求,充分发挥财政电子票据在防汛救灾中的独特作用。
(五)财政电子票据数据应用进一步拓展。福建依托非税、票据大数据资源,开发财政非税收入和电子票据数据分析模块,实现数据全景式呈现和微观式精准定位,分时段、分地区、分行业、分项目等动态展示收缴开票数据,同时满足不同需求导向的数据分析提炼和衍生应用,为财政部门、相关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广东充分利用财政系统现有智慧媒体资源,完善“广东财政”公众号,打造财政电子票据移动服务平台,同时为各级财政部门提供全省及本地区改革进展数据的统计、展示和分析,以及重点和异常票据信息的监控预警;云南构建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数据分析应用模块,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非税收入收入结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变化、医疗服务收费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积极探索政策调控、决策管理、行业发展、提高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应用。
(六)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宣传工作全方位开展。深圳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利用“政企通”直播平台开展财政电子票据主题访谈,在线与企业及网友互动。借助市委公益广告渠道,全面投放公交广告、地铁灯箱广告、移动电视融媒平台广告。投放动漫小视频、微信推文等,全方位宣传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意义成效,以及电子票据应用知识。福建编印《财政电子票据服务指南》《用票单位申办电子票据业务流程图》等宣传物料,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等各类媒体对改革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月”活动,赴医疗机构、商保公司等开展现场宣传和志愿服务,提高财政电子票据社会认知度。甘肃策划《财政电子票据二十问》等推文,运用多媒体开展宣传,普及财政电子票据基本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
(一)全面实现全国财政电子票据联网对接。三年来,财政部一直在推动全国财政电子票据联网工作,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接口规范,全面实时接入全国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国财政电子票据一站式查验、真伪查询和报销入账。截至目前,除个别省份外,各省级财政部门已全面接入全国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财政电子票据全国一张网。不少省份实现电子票据数据实时上传对接。
(二)加快基层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进度。目前,大多数省份已将改革推进到了市县基层单位,但一些省份仍然是省本级及大中城市改革情况较好,市县基层相对薄弱。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按照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统一部署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工作成效,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改革覆盖面,尽快将改革覆盖到所有的县乡基层单位,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三)强化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刘昆部长多次强调,要加强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衡量信息安全工作一个硬指标,就是各省财政电子票据系统要确保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符合国家网络等级保护制度第三等级及以上要求。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要跟踪了解新时期网络安全新形势,分析知晓网络安全新威胁、新问题,要与技术支持部门积极沟通,实时实地做好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工作。
(四)继续研究推进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工作。目前,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约为1.25亿,人民群众异地就医、异地缴费办事情况较为普遍。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是实现人民群众异地办事的有效途径和有益尝试,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研究推动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应用,解决人民群众跨省报销难点痛点问题。各地要全面梳理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对医疗保险报销、商业保险报销、机关企事业单位报销等不同的报销方式,分别研究形成符合工作实际的报销工作流程、解决方案,提前谋划预案,做好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准备工作。
(五)加强新形势下财政电子票据监管。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推动了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我们自身对财政电子票据监管理念和方式也要进行创新。与财政电子票据的变革相适应,要改变目前个别地方存在的“重改革,轻监管”情况,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寻求实现新的更有效的财政票据监管,得到更好的、更便利的财政电子票据的监管效果。今后,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积极研究监管方面政策和制度,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监管方面建章立法。
(六)研究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数据应用。财政电子票据数据包含了海量信息,蕴藏巨大价值潜能。财政部门不仅要生产数据,还要做好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真正让数据产生研究和实用价值。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条件下,依托财政电子票据海量数据资源,在现有制度下进行适当的研究分析和数据开发应用,为财经核心工作和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决策支撑。在数据分析时,要注重个人数据、行业数据的保密和数据安全保护,要严格限制数据的不当流转。要积极稳妥,依法依规,严格限定保护数据使用权限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