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荒滩变良田 “萝卜大王”打造放心“菜篮子”
编者按:产业扶持是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主要支持方向。产业有大有小,企业有强有弱。如何找准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扶持,发挥财政补助资金的最大效益是一个值得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的主题。选准产业,找到产业发展的关键点、瓶颈处进行扶持,汕头市潮阳区改造沿海滩涂种植蔬菜、茂名市信宜市利用山区种植三华李,都在这个方向探索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经验。
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创办于2008年9月,是一家以胡萝卜、萝卜、马铃薯、甜椒、瓜类等蔬菜生产及大棚生产为主,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产业化新型农业企业, 2013年12月被列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及“省级农作物良种良法示范基地”。
该公司蔬菜生产基地位于粤东南海之滨,汕头市潮阳区海门外四乡片区。基地所属地块原为滨海荒沙地,土质贫瘠,细沙层达3米以上,漏水漏肥严重,不宜采用地面灌溉,种植作物的难度极大,产出效益很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公司进行大规模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并安装排灌设施,现已建成连片规模化生产基地,使昔日荒滩变绿洲,成为广东沿海滩涂农业综合开发的亮点。
项目实施情况
该公司外四片项目区面积占其基地可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一直以来因内涝排水与地势低,每逢暴雨,积水严重,致使农田受浸,损失较大,且因土壤较为贫瘠,产量一直不高。2014年8月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列入2014年第二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项目,对其占地1500亩蔬菜种植基地进行改造。
公司统筹利用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及自筹资金380万元,共680万元投入改造15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对土壤进一步改良,增加肥力。改造了原有排灌系统,新建了蓄水池、排水渠、泵机房,增设节水喷灌系统,建设园区道路以方便机械化耕作。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技术水平、科技含量,还在建设期间举办了2期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200多人次,示范推广蔬菜种植新品种、新技术。
项目实施效益
经济效益。项目实施以后,每年收获蔬菜总产量10350吨,营业收入达值3850万元,年新增总产量1450吨,产品营业收入新增3805万元,增长25%,蔬菜产量和效益均大幅提升。项目建成降低了自然灾害风险,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以前经常出现的旱涝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进行土壤改良,提高了土壤地力,实现了蔬菜亩产量的大幅提高;道路工程、设节水喷灌设施的建设及改造,使项目区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提高了蔬菜基地自动化水平,大量节省劳动力、灌溉用水投入,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还带动了周边地区蔬菜生产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司的蔬菜种植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为模式进行经营,以公司建立的“四统一”措施为原则,利用示范、培训、新技术引进等手段引导促进当地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公司与种植户之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联结机制。企业与汕头市启兴萝卜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种植,利用建成的项目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间接带动基地周边100多人就业,辐射周边300多农户发展蔬菜生产,辐射面积达2200亩。项目完成后,农忙时节公司生产基地雇用农民工达500多人,每个工日120元至150元,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来源。通过公司对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比分析,项目的建设带动周边300多户蔬菜种植户人均收入增加9903元。
该公司的实践经验表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示范带动效应大,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繁荣了农村经济,稳定了农村社会,也有力促进了当地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