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财税体制改革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财税体制改革

从地方“两会”看财政运行——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

2024年01月31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省份财政部门相继公布2023年财政收支及运行情况。整体来看,大部分省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实现量质齐升。

  从支出端看,各地财政坚持稳中求进,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兜牢民生底线,统筹用好专项债券、新增国债等资金,稳步扩大支出规模,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提速,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效应。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财政运行总体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受访专家建议,各地要在“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总要求下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在稳经济、稳预期、防风险、保障可持续性等多种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并积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收入恢复性增长较快 质量明显提升

  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和北京6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稳居全国前六。其中,广东以1.39万亿元领跑全国,江苏以9930亿元位居第二。除广东外,其余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超过5%甚至更高。

  西部地区,四川5529亿元,同比增长6.6%;广西1784亿元,同比增长5.7%。

  中部地区,河南4512亿元,同比增长6.2%;江西3059.6亿元,同比增长3.8%。

  “去年大部分省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疫后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带来恢复性增长以及2022年留抵退税导致的低基数等因素。”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说。

  从税收收入看,2023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区)税收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反映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其中,北京税收收入达535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7%,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江苏税收收入达7977亿元,同比增长1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3%;河南税收收入达2855.1亿元,同比增长1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3.3%。

  “多地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反映了一系列稳预期、促发展政策落地见效,地方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动能更为强劲。”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指出。

  统筹政策工具 持续加力提效

  2023年,各地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统筹各类财政政策工具,落实好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扩大支出规模,用好新增专项债券等带动投资,持续提信心、强预期、促发展、保民生。

  据统计,2023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85万亿元,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000亿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河南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9%,稳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得到较好保障。

  四川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落实税费支持政策释放红利超过860亿元,用政府收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

  广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03亿元、增长3.6%,顶格出台多项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300亿元;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比约八成,为市场主体“雪中送炭”。

  在民生支出方面,各地财政都保持较强力度。2023年,河南民生支出808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七成以上,重点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事业等;广西财政民生支出达到48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保持在八成左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

  “公共财政首先就是要惠民生,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在预算安排方面始终坚持民生投入力度‘只增不减’,持续推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广西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用好新增专项债券拉动投资增长方面,2023年,各地财政紧紧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将专项债券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等领域,持续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投资增长。

  据了解,四川省去年新增政府债券主要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等领域,有力支持西渝高铁、川藏铁路引入段、三星堆遗址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早发快用原则,带动社会资本促投资、扩内需。

  “整体来看,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经济恢复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宏观政策合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持续发力。”姚东旻说。

  坚持财力下沉 基层财政运行平稳

  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规模达到10.06万亿元,重点支持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河北、云南等省份。

  “上述省份主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如四川、河南等,向这些省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能够发挥中央财政资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边疆经济发展相对靠后省份,如云南、黑龙江、新疆等,承担着保障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通过转移支付,能增强其可用财力、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距。”罗志恒说。

  同时,中央财政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2023年直达资金规模超4.1万亿元,确保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及时到位并用于关键领域;加大“三保”支持力度,下达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107亿元,同比增长8.7%,着力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和改善民生。

  省级对市县转移支付方面,2023年,各省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对市县基层财政的保障力度,帮助基层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2023年,四川省级财政下达市县转移支付资金5776.8亿元,占市县支出的54.2%;下达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和盆周山区“四类地区”县级财力性转移支付971亿元,占县级财力总额的73.1%;此外,单列补助10亿元落实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措施,进一步提升基层保障能力。

  广西进一步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等资金管理办法,全年下达市县转移支付资金3472亿元,有效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转移支付政策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提供了制度和资金保障。省级财政增加对市县财政的转移支付,在稳定地方财政运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促进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姚东旻说。

  正视运行压力 稳步推进改革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仍处于恢复期,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这些都对财政财源建设、收入稳定增长和基层财政平稳运行等带来一定压力。展望2024年,各地财政按照积极稳妥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提出了全年财政收支目标和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方向和路径。

  四川财政明确,2024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5778亿元、增长4.5%,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万亿元,重点实施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抓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财政政策细化落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奖励政策,全力保障民生领域增支需求等。

  兼顾加力奋进和兜底保稳的要求,广西财政拟定了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均增长3%左右的目标,支持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重点抓好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含金量”。

  此外,各地财政针对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有序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以及有序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等均作出部署。

  “2024年财政政策的总体方向是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运行总体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内外部突发的经济社会风险还可能导致收支矛盾阶段性加剧,统筹财政资源负重前行是财政部门的新任务。”罗志恒指出,各地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在促进经济恢复、稳定微观主体预期等方面发力,同时又要兼顾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保障财政可持续性等,在多重目标下寻求平衡。

  具体而言,罗志恒建议,各地财政要抓住重点发力,包括落实已有减税降费政策,注重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渐从重投资向消费与投资并重转变,并通过提前谋划、强化监督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此外,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关系。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应对未来挑战和经济压力的核心要点。”姚东旻建议,一要强化跨周期调节的系统思维,革新财政赤字观念,弱化赤字的“年度”概念,将政策视野拓展到中长期,通过实施跨期预算平衡机制,在跨周期调节中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二要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之间的统筹衔接,在保持不同预算账本自身完整和独立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全覆盖、分级次的规范化管理格局。

图片链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图片链接:广东省财政厅网上服务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引 | 版权声明 | 网址域名 | 浏览建议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财政厅 技术支持: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407号 粤ICP备20008773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38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电话:020-8317017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官方微信
"广东财政"
微信公众号